用“数字日记”致青春
倪敏娜老师指导学生进行短视频创作。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记者 孙琪
六月毕业季,离别与希望交织。由青年报社与中信银行上海分行联合主办的“长三角青年文创设计大赛暨‘嗨!我的毕业季’短视频大赛”近期正在火热进行中,已收到来自申城多所高校参赛作品。记者日前走进东华大学,聆听参赛师生讲述创作背后的故事。
紧跟时代
唤醒、激励和鼓舞
截至目前,东华大学学生已提交十多件作品,这些作品或忆校园芳华,或思成长之恩,剧情起承转合间,成功调动起观看者的青春记忆,展现了学子们不俗的创作能力。
指导老师倪敏娜,是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业设计系的副教授,长期从事产品系统设计与开发、工业人机工程等领域的研究和相关教学工作。在她的办公室,各类设计模型和学生优秀作品琳琅满目,这是她近年来带领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创业实践的成果。通过教学与科研结合,她培养了一批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兼备的工业设计人才。
“短视频是当代年轻人的‘数字日记’,轻量化、即时化地定格青春温度。”倪敏娜认为,毕业季短视频大赛不仅是学子们对校园生活的告别,更是对校园文化和青春活力的传承。她表示,大赛为学生提供了独特的学习和实践平台。而“工业设计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审美能力、设计表达以及跨学科的综合素养。比如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在《设计管理》和《视觉传达设计》等系列课程改革中,秉持的‘五育互促’育人理念,强调学科交叉和思政教育相融合,培养多学科知识全面发展的设计人才。短视频创作涉及项目管理、用户调研等跨领域协作——学生需要协调脚本、技术和传播策略,这与课程中倡导的‘理论与实践结合’高度契合,有助于学生探索多感官设计表达,提升未来设计工作的整体品质”。
创意赋能
短视频里见证青春成长
近一个月来,倪敏娜老师化身创意引路人,助力学生将校园生活的点滴转化为微而精、短而美的作品。她穿梭于多个创作小组,启发学生回忆校园时光,从初入大学的懵懂好奇,到社团活动中的自信稳重,从考试前的紧张到获奖时的喜悦,这些回忆都是成长的见证。倪老师鼓励学生将这些记忆当作素材库,将抽象情绪转化为具象视觉语言。
倪敏娜强调短视频创作的核心在于传递真实情感,而非炫技。面对一组想用复杂特效表达离别却画面空洞的学生,她耐心引导他们回归设计原点,从毕业季最触动的瞬间中提炼叙事线索,用简单的镜头语言放大细节。
在倪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们创作出一件件令人共鸣的作品。这些作品有的用定格动画展示毕业设计模型从草图到成品的全过程;有的以回忆校园志愿者的24小时为主题,用镜头展现平凡中的坚守。不仅展现了专业特色,还融入了团队协作的故事,体现了小我融入大我的意义。尤其是有组学生将工业设计思维融入视频剪辑,用“用户旅程地图”的方式串联校园生活,甚至结合AR技术展示毕业设计作品。这种跨学科尝试让倪敏娜惊喜。“他们不仅完成了创作,还提前演练了职场中的项目协作与创新思维。最难忘的是汇报时,一位内向的学生主动担任导演,他说:‘团队协作中,每个人的声音都值得被听见’”倪老师说,“这些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意义。”
青年报记者 孙琪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