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玩家到设计师,这个游戏素养计划已惠及超5.5万名儿童青少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
《梦想中的乌托邦》——玩家将作为城市规划师,根据不同城市居民的需求,完成不同区域的城市设计,建设一个绿色的、宜居的城市;《绿洲守望者,气候行动》——玩家可以自由选择不同职业,运用相关的职业技能,解锁不同区域进行生态治理,最后改善和减缓全球变暖、极端天气,维持生态平衡……可能许多人想不到,这些有趣游戏的背后,是一群群从玩家变成设计师的孩子们。6月26-27日,由上海波克公益基金会主办,上海市益扬青少年社会工作促进中心承办的“游戏素养计划公益访学营”顺利举行。
无贫穷、零饥饿、良好健康与福祉、优质教育……在活动入口处的易拉宝上,记者看到了这17个由联合国提出并在2015年获得193个成员国一致通过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它们也正是“SDG Hero 游戏素养计划”中的议题。本次访学营汇聚了2021-2024年度全国各地的优秀游戏素养引导师,通过经验分享、案例研讨、实地参访、专题工作坊、世界咖啡馆等多元形式,围绕“游戏化教学赋能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展开深度交流。
什么是“SDG Hero 游戏素养计划”呢?来自上海波克公益基金会的小美老师告诉记者,2021年,波克公益在与青少年社工和教育工作者交流过程中,意识到如果能将游戏的吸引力转化为积极的学习动力,或许可以为青少年的成长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于是,启动了这一计划,“我们将‘用魔法打败魔法’的理念付诸实践,通过桌游盒子《游戏英雄物语》,孩子们不仅可以创造自己的游戏,还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那么“SDG Hero 游戏素养计划”是如何起作用的呢?在优秀游戏素养引导师们分享的案例中,00后成都女生文鑫容所分享的故事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游戏本身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理解和应用游戏。”文鑫容说道,她在大学毕业后的第2年来到广东梅州成为了一名支教老师,并将《SDG Hero游戏英雄物语》带入了课堂。她向大家展示了两件分别由两组孩子完成的作品,议题是可持续城市和社区-留住传统文化,第一件作品体现的是通过知识问答的方式,第二件作品体现的是通过即时战斗游戏的方式。“大家可能没有想到,第一件作品恰恰是由成绩不太好的那组孩子完成的,其中就包括了数学只拿9分的小凯(化名)。正是通过这次游戏,让我看到了他内心对知识的渴望,便借此机会鼓励、引导他。之后,小凯的成绩可谓是突飞猛进,就在前不久,还拿到了2025年梅州市小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能力评价活动第一名!我问他是怎么做到的,他笑着说:‘老师,我的游戏玩得还不错。’我的理解中,他已经将知识获取当作是通关途径,在学习者和创作者的身份中,找到了自己的目标。”
“通过游戏化教育方式,将这些听上去很复杂的议题转化为具象化的场景,运用心理学和行为激励原理,培养青少年为了更可持续的未来而学习、行动和创新。”上海市徐汇区豆豆公益发展中心社工张宇凌补充道,“去年,结合我们华泾镇的具体情况,孩子们设计了好几个不同议题的地图游戏,其中的《清风小镇》特别受欢迎,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学习到了团队合作、社会责任以及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我还将《清风小镇》带到了爱心暑托班,让孩子们在玩中进一步优化。今年,还将升级为《小小社区治理师》,通过提案-调研-协商-执行机制,让青少年在模拟社区议事中,化身社区小议员、环境治理师,关注社区问题。”
记者了解到,自2023年起,上海波克公益基金会还和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一起在全国多地落地“爱育未来—游戏素养计划”。在评估报告中,有一个数据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经过5次游戏共创工坊,对76名儿童青少年进行配对样本检验发现,游戏沉迷得分有降低趋势,合作倾向和自尊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在这次的活动中,首款拓展包——《气候大作战》发布,通过更细致丰富的专业内容,为这一议题提供更多参考。小美老师表示,接下去,除了将会孵化更多议题的拓展包,还会继续发展更多的游戏素养引导师加入进来,“目前,我们已在全国培育了近1000位游戏素养引导师,触达34个省市,惠及超5.5万名儿童青少年。展望未来,我们期待持续深化社会影响力,拓展跨界合作网络,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力培养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