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技艺、茶园、非遗体验……在这个村里,中外青年探索生态时尚
2025-07-0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林千惠

竹编技艺的现代转化、茶道美学的国际表达、“思政下午茶余村站”的思想碰撞……近日,在“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来自英国、德国、俄罗斯等12个国家的20余名国际师生与30余名东华大学师生组成暑期实践团队,走进安吉余村开展“生态时尚全球合伙人工作营”,以实地调研、文化体验、创意设计等形式,探索可持续时尚赋能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路径,寻求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方案”。

在安吉的实地走访中,实践团队首先沉浸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中。走进竹印象博物馆,竹编器具、竹雕艺术在光影中诉说着千年竹文化。中外学生跟随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学习传统竹编技法,在穿、插、绕、贴的实践中,沉浸式感知中国非遗的匠心与温度,并基于前期调研积累,围绕“两山”理念和“以竹代塑”倡议设计竹编灯具。“我们小组从《孟子》‘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哲思中汲取灵感,通过竹竿和竹丝编织的经纬结构形成视觉联结,寓意全球协作的纽带。”东华大学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2024级本科生詹雅雯说。

在感受传统技艺魅力之余,团队成员还从与本地村民的交谈中进一步感受中国乡村的真实面貌。安吉白茶集团内,中外学生在专业茶艺师指导下执壶品茗,切身感受“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走进安吉白茶园,聆听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黄杜村党总支书记盛阿伟讲述白茶产业从无到有的奋斗历程,深刻体悟“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实践。走进马吉村,村干部徐滨分享该村通过古宅活化、非遗体验、田园研学等创新模式,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经验,让留学生赞叹不已。“这不仅是农业发展,更是将生态资源转化为民生福祉的智慧。”来自东华大学人文学院的白俄罗斯留学生达莉亚感叹道。

沉浸式的调研与体验之后,青年们也开始思考乡村的未来,畅谈自己的收获。在田野间开画室、在乡村修宠物乐园……暮色四合,中外青年围坐在一起,畅谈安吉余村未来发展。来自新加坡的Charlotte感慨:“安吉完美融合了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这些经验正是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鲜活范本。”值得一提的是,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将“思政下午茶”网络栏目“搬进”余村,中外青年分享驻村实践感受,共同探讨乡村振兴的“余村密码”。

据悉,本期“生态时尚全球合伙人工作营”由东华大学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人文学院联合上海市服饰学会共同举办。10天的深度实践,不仅让国际师生亲身感受中国乡村振兴的澎湃脉动,更推动多元文化视角的交流碰撞。青年设计师以可持续时尚为媒介,用设计的语言,向世界讲述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智慧与生动故事。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林千惠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