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余场活动,金山“伙伴计划”成社区青少年周末好伙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
“十二村是老小区,居住群体中的‘新上海人’比较多,这些家庭的孩子非常需要社区活动和社会实践的平台。”石化十二村居民区书记缪建光感慨。这两年,共青团“伙伴计划”项目丰富了社区青少年的业余生活,也进一步拉近了居民与社区的联系,让更多青年逐步融入社区、关心社区。
2023年以来,共青团金山区委以创建“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为契机,积极实施团中央“伙伴计划”示范项目,指导上海金山区浦育青少年发展指导中心等青年社会组织在张堰镇东风社区、石化街道十二村社区等地,聚焦城市低收入家庭青少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有行为偏差的未成年人及其他困境青少年群体,提供“团团活力圈”青少年身心健康提升服务。两年间开展活动120余场,服务重点青少年4200人次,织就了一张共青团主导、社会组织实施、多方力量参与的青少年服务网络。
多元课程体系+多方资源矩阵
社区青少年课余“好伙伴”
在石化街道十二村社区的活动室里,一群孩子屏息凝神,用镊子小心地将微型零件组装成“国际空间站”模型。这是金山区“伙伴计划”示范项目中“科学趣智营”的日常一幕,也是共青团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社区青少年成长护航、为综合网格治理注入青春力量的生动缩影。
据了解,金山区“伙伴计划”示范项目紧紧围绕思想引领、成长关爱、社会融入、权益保障及犯罪预防等多方面精心设置课程清单,构建起了的青少年赋能体系。思想引领方面,依托金山卫侵华日军登陆处、南社纪念馆等爱国主义基地,进行现场沉浸式“初心课堂”,帮助青少年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文化传承方面,开设“国潮新文创”二十四节气、皮影戏等文创和民俗体验制作,加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心理健康护航方面,通过“为成长护航”服务,和重点青少年群体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帮助他们适应生活中的变化,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除了社区内的固定课程,在社会各方资源的支持下,团金山区委于2024年打造了用于青少年关爱保护、联系服务的阵地——“青伴空间”,该阵地位于美丽的金山区龙泉港公园,为开展各类青少年活动提供了令人轻松愉悦的室内外空间。同时,依托“伙伴计划”项目串联中共浦南特支“走马楼”的红色资源、白蕉艺术馆的文化资源等,为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争取场地、设备、志愿者团队以及专家导师等各类支持。对于在活动过程中发现青少年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或家长前来咨询的情况,积极予以回应和帮助,充分利用团内资源,发挥“12355”青少年心理咨询和法律援助热线作用。
2025年5月,为主动融入党建引领推进“多格合一”工作大格局,在区委组织部、区委社会工作部的指导下,团金山区委发起“网格正青春”金山团青助力网格治理推动转型行动,计划通过空间焕新、服务升级、达人助力三方面十个子类目助力网格治理,面向全区37个综合网格推出“青春助力综合网格资源服务通用清单”,并选取5个综合网格作为“青春样板格”,石化街道第一综合网格·“青石共治格”就是其中之一。石化街道团工委书记王莹表示,将结合街道实际情况,以服务青年发展、激发青年参与为目标,打造“海π青年便利点”“海π青年暖心站”“海π青年解压室”“海π青年议事会”的一点、一站、一室、一会四个具体特色项目,助力青年成长发展和网格治理。
抱团发展+爱心接力
成就青年社会组织向上向好生长
“面对社会组织‘自我造血’能力的挑战,团组织在组织赋能和资源赋能上给予了我们坚实后盾。”市青联委员、上海金山区浦育青少年发展指导中心孙迟贤表示。
在这样的多元共治体系支持下,青年社会组织也更愿意秉持公益初心,发挥自身所长,投入更多精力,实现了自身的良性成长和发展。
青年社会组织作为“第三部门”,其自主性、志愿性与公益性特点,使其成为社区治理创新的天然伙伴。而团区委、街镇团(工)委、居民区的指导和赋能,发挥“共商共建共享”优势,与社会组织共同探索出了“五社联动”(社区、社工、社会组织、志愿者、社区公益资源)与“四位一体”(人员、资源、项目、阵地)的创新机制,有效回应家长与青少年的“急难愁盼”。
“一方面,‘伙伴计划’示范项目的实施为社区和社会组织搭建了很好的供需匹配平台,另一方面,也是一次青年社会组织的‘试金石’,在承接服务的过程中,社会组织要严格对照项目要求和审计标准做好内控管理。”团金山区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我们与社区党组织、团组织紧密协同,为青少年提供服务的同时也拓宽了自己的‘朋友圈’。”浦育中心在实践中,与社区党支部、纪念馆、科普馆、消防救援站等广泛建立共建关系,培育孵化出“伙伴计划”志愿服务队、“国韵雅乐”青少年艺术团、“留溪少年”英烈事迹宣讲团等特色品牌。通过青年志愿者的不断加入、各类资源的不断聚合,持续更新活动内容,优化资源配置,孵化贴近青少年需求的品牌项目,青年社会组织自身也在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组织结构和高效的运营机制。
近些年,上海金山区浦育青少年发展指导中心累计开展公益活动1620余场、覆盖近4万人次。在孙迟贤的带领下,组建并凝聚了一支六百余人的志愿者队伍,是社区里人气十足、活力满满的青春驿站,个人和集体先后被评为新时代上海闪光青年、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上海湾区十佳“金山好人”、金山区五四红旗团组织、金山区青年突击队等。
“在参与‘伙伴计划’项目的过程中,我们与共青团的关系更紧密了,与综合网格更相融了,与社区青少年的互动也更深入了。”孙迟贤道出了众多参与者的心声。当青年成为基层网格治理的“好助手”,当青年社会组织成为青年成长的“好伙伴”,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的美好图景,正在上海湾区的青春网格中徐徐展开。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