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学实验室探秘医学知识、在生产车间感受工业自动化,初中生在研学中收获不一样体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研学中能学到哪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六年级的40余名学生,在医学科普课程中初步认识血液科学。而上海市第十中学六年级的学生们则来到广为770创新工场,近距离感受科技的魅力,为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播下梦想的种子。
◆ 医学科普课程中“探秘小血滴” ◆
黄教院附属中山学校学生在研学中“探秘小血滴”
作为AI中山科创教育矩阵“行—致远”馆院所研学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秘小血滴”检微知著上海青少年创新实验室夏令营,由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瑞金医院共同开设,是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与上海交通大学医技学院联建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和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的重要成果,也是结合青少年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事项——“活力创城”计划的具体实践。
依托高校科研力量及医院检验科室资源,夏令营通过构建“家门口”“单位旁”“区域内”的创新实践网络,让科学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同时为学生积极融入“中央科创区”建设、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注入青春动能。
在“大思政”课成果交流环节,交大医学院2023级医学检验技术班的王语涓、周禹彤等同学带来了《医心向党 检验筑梦 强国有我》主题团课宣讲。中山“峰声”师生理论宣讲团的商瑜珊、于天予同学则分享了《打造“思政×研学”联名款,引领学生丈量与红色文化零距离》的滨江思政课程学习感悟,激发了在场师生的爱国热情和科学探索精神。
医学科普课程是同学们非常期待的活动内容,在理论学习中,“探秘小血滴”检微知著上海青少年创新实验室牵头人、交医医技学院费雪枫老师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探秘小血滴”检微知著上海青少年创新实验室,让大家对实验室的功能和即将开展的活动有了初步了解。随后,费雪枫老师和陈松立老师分别带来了《探寻多彩采血管的秘密》和《走进神奇的血液王国》的精彩讲解,为同学们开启了血液科学知识的大门。
在实验操作环节,同学们在交医医技学院陈松立、夏文权、费雪枫等老师的指导下,亲手制作人生的第一张血涂片,并通过显微镜观察血细胞的奇妙变化。随后的趣味竞赛“一起来找血细胞”中,大家积极参与,团队协作,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锻炼了实践能力。最后,同学们还手绘了实验报告,进一步加深了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理解。实验课程结束,大家获得了夏令营结营证书,也收获了众多知识和满满的成就感。
◆ 走进生产车间近距离感受工业自动化 ◆
市十中学学生自己动手组装收音机
为进一步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启蒙科技创新思维,上海市第十中学组织六年级的部分学生前往广为770创新工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研学活动。当同学们走进广为集团现代化的生产车间时,立即被眼前的一幕深深震撼——巨大的机械臂精准运作,自动化流水线高效运转。许多同学踮起脚尖,目不转睛地观察着每一个细节。
在《芯片的诞生》课程中,广为工程讲师王光老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揭开了这枚小小“科技心脏”的神秘面纱。从一粒沙子的提纯到晶圆的制作,再到光刻机在纳米级电路上的“雕刻”,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对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核心部件也有了全新认识。
在大家期待的实践环节,同学们戴上护目镜,拿起电烙铁,化身“小焊工”,开始了基础电路焊接练习。在“基本功”过关后,同学们在工程师的指导下开始动手组装属于自己的收音机。这一过程中,有的同学认真对照线路图,反复检查每一个细节;有的屏息凝神,小心翼翼地焊接微小的芯片引脚;还有的遇到问题时主动向同伴或导师请教,展现出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创新实践的能力。
随着一台台收音机陆续完成,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插上耳机。当清晰的广播声从自己亲手制作的设备中传出,教室里瞬间爆发出阵阵欢呼和掌声。这一刻,同学们不仅收获了成功的喜悦,更真切感受到了科技实践的无限乐趣。“当音乐从收音机里响起的刹那,我心中满是兴奋与感激。”六(1)班毛熠菲同学说,这次研学之旅,自己深刻感受到了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也让我对芯片技术心生向往”。
“在此次科技研学活动中,同学们通过参观真实生产线和动手实践焊接练习,切实感受到现代工业的精密和芯片技术的神奇。”市十中学德育主任陈杰表示,研学活动不仅让孩子们用眼睛看到了科技的力量,更用双手触摸电子世界的脉搏,一台台小小的“收音机”也将成为他们“未来工程师”道路上生动的启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