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7年突破1000家,上海为瞪羚、独角兽企业发大礼包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图
瞪羚、独角兽等高成长企业具有高增长、创新引领的典型特征,是激发新兴产业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近日,市经济信息化委印发了《上海市促进高成长企业加快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实施七大行动,提出21条具体举措。
◆ 根据企业发展阶段,提供针对性服务 ◆
所谓高成长企业主要包括瞪羚、潜力瞪羚、独角兽、潜力独角兽等四类企业。
潜力瞪羚企业处于高成长企业发展初创期,属于新赛道、新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性和成长潜力。
瞪羚企业处于高成长企业发展成长期,以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为关键支撑,已跨越初创困难期进入高成长阶段。
潜力独角兽企业处于高成长企业发展壮大期,拥有较为成熟的核心技术和产品体系,具备稳定的市场基础和品牌影响力,企业价值已被主流投资机构广泛认可。
独角兽企业处于高成长企业发展成熟期,具备清晰的商业模式,行业影响力突出,具有高融资能力、高估值提升空间,是培育科技领军企业和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来源。
《行动方案》主要有三方面考虑,一是聚焦高成长企业发展。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发展,让更多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工信部正制订瞪羚、独角兽企业培育管理办法。《行动方案》贯彻落实国家部署精神,加大对我市高成长企业的支持和培育。二是明确高成长企业标准。目前,胡润、长城等多家研究机构发布瞪羚、独角兽等高成长企业榜单,遴选规则不尽相同,高成长企业缺乏统一标准。对此,在学习《高成长企业分类导引》(GB/T41462-2022)、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兄弟省市等标准设定的基础上,研究明确我市高成长企业标准定义和管理办法,后续将以规范性文件方式向社会发布。三是分层提供精准化服务。《行动方案》构建高成长企业培育库,根据企业所处不同的发展阶段,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举措,突出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 发布七大行动,提出21条具体举措 ◆
在明确高成长企业发展目标和方向上,到2027年推动高成长企业规模突破1000家,形成“4321金字塔式”培育体系,即培育400家潜力瞪羚企业、300家瞪羚企业、200家潜力独角兽企业和100家独角兽企业,力争培育新增2家以上估值超百亿美元独角兽企业。促进我市高成长企业数量全国领先、引领科技创新、辐射全球发展。
高成长企业将获得梯度培育,推动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转化落地一批,高质量孵化器孵化一批,领军企业内部裂变一批,专业投资机构投资一批,创新创业大赛遴选一批,招商引资平台招引一批。市经济信息化委会同相关部门每年评选发布一次瞪羚(潜力)、独角兽(潜力)企业榜单,对初次入选的瞪羚、独角兽企业分别给予最高100万元、200万元奖励。
针对企业经验较少、资金供给不足,市场份额不高等特点,《行动方案》提出加强创业辅导,提供各类辅导培训活动。加大资金支持,推动天使基金、创业基金、CVC投资等支持企业项目早期投资。促进产品推广,支持企业申报创新产品推荐目录,首台套、首流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等政策。
针对企业产能快速扩大、资金、用地需求大等特点,《行动方案》提出支持股权融资,深化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加大对瞪羚等未上市企业股权融资支持。强化空间保障,鼓励产业园区通过长期租赁、先租后售等方式,为瞪羚企业提供各类物业空间,支持企业打造“智造空间”。鼓励有效投资,将企业重大产业项目列入全市重大工程,由市级统筹解决能耗、土地、环境容量指标。
针对企业研发新技术、推出新产品、布局新赛道等需求,《行动方案》提出推动持续创新,支持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鼓励企业牵头或参与组建各类创新联合体。加快技术升级,鼓励企业加大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研发,前瞻布局颠覆性技术。促进产业融通,推动央国企开放创新资源、将潜力企业纳入合格供应商名录。
在独角兽企业价值跃迁方面,针对企业上市、并购、全球发展等需求,《行动方案》提出加强上市辅导,将企业纳入上市培育库,及时解决企业上市诉求。促进资源整合,推动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股权投资基金等设立并购基金,提供直接投资支持。支持海外拓展,发布服务企业“走出去”专业机构名录,为企业出海发展提供便利。
对处于不同发展周期企业均存在的创新、人才、知识产权等需求,《行动方案》提出加强创新要素支持,对高成长企业租用我市调度算力开展大模型研发,最高支持合同金额的30%,最高支持4000万元。加强人才要素支持,对软件和集成电路企业核心人才团队给予最高3000万元奖励。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对高成长企业进行海外专利布局、推动专利产业化等给予资金支持。支持企业专利申请进入快速预审和优先审查通道。
在营造高成长发展环境方面,《行动方案》推动市区协同形成培育合力。强化服务实效,依托市服务企业联席会议机制,统筹开展高成长企业培育工作,并加强对各区培育成效的考核和督促。丰富资源供给,搭建政府、企业、产业园区、服务机构等对接平台,加强资源对接。加强宣传推广,全面展示高成长企业创新发展的整体形象。
下一步,市经济信息化委将加大统筹协调力度,会同相关市级部门、各区加强惠企政策宣介,推进政策落实落地,持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提高企业服务能级。加快构建高成长企业培育库,分阶段提供针对性服务举措,加强企业发展共性问题研究,推动我市高成长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构建上海新兴产业竞争力、构筑未来产业发展优势。同时,鼓励各区结合区域内高成长企业发展需求,细化完善配套措施,合力推动优质企业快速发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