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以诗词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青年大学生共同致敬叶嘉莹先生
2025-07-13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周庆贵 曾玉竹

7月12日-13日,第三届上海交通大学“荣昶—文治杯”全球大学生诗词大赛“墨韵古香”雅集暨颁奖典礼在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举行。本届大赛以“沧海遗音——读叶嘉莹《鹧鸪天》有感”为主题,致敬叶嘉莹先生。经多轮比拼,华东师范大学学子荣获特等奖,复旦大学、九江学院、清华大学学子荣获一等奖。

叶嘉莹先生是当代著名的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诗人,在中华诗教弘扬领域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2024年11月24日,叶先生去世,使得本届大赛主题充满对先贤的怀念以及对中华诗词发展命运的深沉思索。

与前两届大赛不同的是,本届大赛完成了从“全球华人大学生”到“全球大学生”的华丽升级。这不仅在更为宽广深远的维度传承以诗词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而且也突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本届大赛投稿数前十的高校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安徽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南开大学和云南大学(并列)。另外,境外高校有9所。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浦东临港实验学校,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二中学,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闵行分校,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闵行实验学校……在“墨韵古香”雅集暨颁奖典礼现场还有一群特殊的参与者,他们就是上海交通大学基础教育附属学校的同学和老师们。这标志着大、中、小学诗教一体化衔接工作的创新性落地。

以大赛为抓手,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发起建设“上海交通大学荣昶诗教基地”。为更好拓展赛事溢出价值,赋能基础教育人才培养,人文学院联合赛事组委会将面向基础教育附属学校构建若干大中小一体化衔接的诗教基地,开展“大学诗教游”“诗教进附校”等活动,适时拓展赛事中学生赛道,提升中小学教育阶段优质诗教资源供给,助力中小学生诗词素养形成。

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的“诗教”工程蓬勃开展,形成了“研究—教学—创作—实践”四位一体的发展格局。专业教师积极开展诗学研究,这是优秀诗教的重要基础;在面向全校的通识课体系,一批优质的诗词课程深受同学们喜爱,教学成果丰硕;以“荣昶-文治杯”全球大学生诗词大赛为代表的赛事活动,完成从“全球华人大学生”到“全球大学生”的华丽升级,影响力进一步显现;以学生社团为平台,诗教在学生群体中蓬勃开展。

今年7月初,交大国学社10名同学奔赴山东省杭头村思源图书馆开展国学传播和诗教活动,将诗词文化播撒在祖国的乡村里,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同期,交大还承办了“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上海赛区大学教师组、留学生组的线下比赛。学校的诗词教育已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领域绽放出强大活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周庆贵 曾玉竹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