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轻装上阵的新人,把人生大事安排得明明白白
2025-07-21 时评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嘉音

年轻人“爆改”的风,如今吹到了婚礼现场。前几天,一对上海新人的结婚致辞出圈了:“我们不讲嫁娶,不讲交接,不讲离家,我们只说,又多了一个幸福的小家。相爱的和想要守护的更多了。不存在我嫁给你,你娶了我;也不存在爸爸把女儿交接给丈夫;更不存在我离开了从小长大的家。结婚,只是因为相爱,组成了一个新的小家。”

如今不光致辞“极简”,连仪式也简化了不少。去年采访过一对举办“极简婚礼”的新人,从新郎新娘登场,到主持人宣布喜结连理,再到最后宣布婚宴开餐,前后时间不超过10分钟。新娘有一句话我至今还记得:“婚礼本身不是表演给人观赏的。我们的婚礼虽然很简单,但完全是按照我们自己的意愿举办。”

喜结连理,人生大事。20世纪80年代“三转一响”,90年代宾馆排场,21世纪个性张扬。如今,没有车队、没有接亲、没有伴郎伴娘等传统环节,十分钟就能完成婚礼的“极简婚礼”为何能在年轻人中掀起一股风潮?

《2023年轻人理想婚礼报告》显示,在10分制下,当代年轻人举办婚礼的平均意愿值仅为4.81分。让人意外的是,有近8成的年轻人表示不想办婚礼,选择“只领证不办席”。至于为什么不想办婚礼,8成年轻人认为“琐事太多,麻烦”,还有一半以上受访者认为“费钱”“传统婚礼陋习太多”。

致辞中提到:“不讲嫁娶,不讲交接,不讲离家。”在传统婚嫁话语中,“离家”一词暗示着一种情感切割。但新人却说:“相爱的和想要守护的更多了”。他们拒绝的不是仪式感,而是烦琐的面子工程;摒弃的不是传统,而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类情感切割的话语体系。

结婚看似是两个人的事,但婚姻的质量、家庭的稳定,又关乎着全社会。我们也应该看到,现在新人们面对的是双职工家庭、四位老人的赡养,以及日益多元的家庭形态。无论是未来的生育,还是赡养,都需要经济支持、情感关怀和实际照护。

少一些摆阔和束缚,多一些松弛和简单,当95后、00后开始主导婚恋市场时,社会应当以更包容的姿态托举这种变革。文化领域可以创造新的仪式样本,商业机构也应看到这点,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

那些勇敢选择“轻装上阵”的新人,值得更多的祝福和托举。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嘉音

编辑:张红叶

编审:陈晓培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