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与寻甸双向奔赴,用百余幅师生画作讲述乡村振兴的故事
2025-07-22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我的理想》《未来家园》《小花狮的扎染之旅》……盛夏时节的上海市蔡兵美术馆,迎来一场跨越千里的艺术对话,“山海共振·花开有声”华东师范大学助力云南寻甸乡村振兴师生美育成果展正在展出,百余幅饱含泥土芬芳与教育温度的艺术作品,集中呈现6年来校地双方在美育浸润、文化传承等领域的丰硕成果,通过艺术语言讲述乡村振兴的师大故事。大学生主播还将在本周三现场“开麦”,以网络直播方式把这场艺术展背后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  大学生为寻甸孩子们带去美育滋养  ※  

当黄浦江的晨光遇见凤龙山的云霭,当丽娃河的书香漫过泽铁社区的田埂,海拔2000米的云贵高原,帮扶的根系蓬勃生长。自2019年起,华东师范大学开启定点帮扶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的新旅程,合力推进落实帮扶任务,以持续完善的“全员出战+重点推进”工作体系,广泛发动学生校友、合作单位积极参与,持续延伸构建协同帮扶工作体系,推动设立对口帮扶实践项目。

本次展览共展出华东师范大学和云南寻甸师生的艺术作品100余件,涵盖油画、国画、水彩、儿童画、陶塑等多种形式。包括“山海共赴·同心筑梦”“寻甸新颜·万象新天”“星河逐梦·续写新程”三个篇章,两地师生从不同的文化背景与视角出发,定格了华东师范大学助力云南寻甸实现产业、教育、环境和社会治理等多维度协同发展的美好图景。

美术学专业出身的周羽婷,即将于9月在华东师大继续攻读研究生,她连续两年暑假去寻甸参加艺术支教实践。返回上海,站在展厅的画作前预演7月23日的直播时,她的耳畔总想起几周前在金所中学感受到的孩子们的笑声。作为本次展览的讲解员,也是云南寻甸支教的亲历者,周羽婷有幸见证这些作品从构思到成形的全过程。“今年,当我们带着全新美术课程再度来到寻甸,孩子们眼里的期待格外明亮。他们中有人还记得去年的支教老师,创作时偷偷贴过来说,‘老师,我还记得你’。”

周羽婷最难忘和孩子们一起为社区图书馆画墙绘的日子,在路灯的光晕里,“光终究会洒在你身上”,正是他们一同一笔笔填上去的。这束光像一次次到寻甸的师大人,照亮孩子们心里对未来与美的向往。这束光,也像本次展览里寻甸各校的作品,在色彩里诉说孩子的心事,题材里记录课程带来的改变。笔触间满是对家乡的热爱。华东师大对寻甸的帮扶从不是单向给予,而是双向奔赴。

“我们带课程扎根土地,而孩子们用创造力给我们上了最生动的一课。这场奔赴让我坚信,青年力量能真正融入乡村振兴的脉络。像展厅里的画作,把乡土情怀与创新思维拧成纽带,让教育的种子在红土地上生根发芽。当更多热忱青年带着智慧与技术回到乡村,当教育的光芒持续照亮乡土,我们终将在振兴的画卷上,留下属于青春的明亮色彩。”周羽婷说。

“原本只是想做一位记录乡村振兴图景的创作者,但却在这个过程中被乡村反哺。那些未经雕琢的审美直觉、人与自然共生的智慧,都重塑着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她的同学周滢然也有同感。

  ※  以艺术创作搭建培养时代新人的实践课堂  ※  

美育作为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能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纵深推进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唤醒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激活乡村文化再生产机制,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标识,以文化软实力推动乡村社会发展、经济繁荣和乡村文化自信与自强。

此行,寻甸县第二中学美术教师张劲松带着学生们的作品来到上海,看到熟悉的乡土元素在画布上焕发新的活力时,内心充满感动与自豪,每一幅作品里都是寻甸这片土地的故事,更是孩子们对家乡最真挚的表达。这次展览让他更加坚信,美术教育在乡村振兴中有着独特的力量,让教育帮扶从“输血”变成“造血”。张劲松本人的油画作品《金源初春》也在此次展览中展出。

策展人、华东师大美育工作室负责人尹强说,这是一场浪漫的双向奔赴,两地师生同执画笔,将彝族刺绣的瑰丽色彩、高原梯田的层叠线条、乡村振兴路上的动人故事转化为充满生命力的艺术作品,画布上的每一抹色彩,都是心手相连的生动注脚。这也是一堂行走的田野思政课,美育工作室一直致力于通过艺术创作的形式搭建培根铸魂的育人平台,让师大青年读懂中国乡村,厚植家国情怀,成为真正培养时代新人的实践课堂。

在华东师范大学前去挂职的寻甸县委常委、副县长涂皘看来,这场艺术展览正是华东师范大学与寻甸县6年校地合作的生动缩影,是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鲜活实践。寻甸的孩子们通过艺术教育点亮梦想,乡村教师因美育培训重燃激情,这种“扶智”与“扶志”的结合,正是乡村振兴最可持续的内生动力,并衷心希望合作迈向更高水平,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记者获悉,这些画作已制作成电子画册,让大朋友小朋友们可以扫码观看。同时,这一美育成果展9月还将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图书馆与校内师生见面。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