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校火爆后日校终于来了,上海市民美育开启“日夜兼程”模式
2025-07-28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持续火爆,很多课程处于秒杀状态,也因此,开启上海市民日校的呼声日渐高涨。记者从7月28日召开的市民夜校秋季班发布会上获悉,市民日校将在这个9月份正式开启。同时,作为2025年上海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上海市民艺术夜校秋季班拟设置600个点位,将超额完成实事项目设置500个点位的目标。

■ 推进社会大美育,市民日校终于要来了

青年报记者过去在采访中就曾发现,一方面是市民夜校课程供不应求,一方面却是很多自由职业者、全职妈妈、学生和退休人员表示他们并不未必要在夜晚上课。也就是说,市民夜校完全有向白天延伸的可能。

现在考虑了多元群体在培训时间、空间和内容上的差异化需求,错峰推出市民日校终于要来了。主办方告诉记者,日校的课程和教师全部源自并精选于夜校课程库。合作方式、运营模式与夜校相同,采用500元/12次课的公益性收费模式,倡导激活文化馆及各类新空间的“错峰共享”效应。首批推出的上海市民日校拟设立78个点位 238门课程,招收学员近6000人。

青年报记者注意到,白天比夜晚学习时间要长,所以这日校的学时安排相当灵活而人性化。艺术早课聚焦银龄人群和全职妈妈等,多在社区或居民集聚的空间。午间一小时主要针对在职人群,多在办公楼宇、产业园区或白领午休就餐的商圈等新空间开展培训。都市(下)午茶的场地则包含了更多可以“错峰开放”的优质空间,欢迎更多的群体来共享美育课程。据悉,日校课程分为三个时段:艺术早课为9点半到11点。午间一小时为12点到下午1点。都市(下)午茶时间则分为下午1点到下午两点半和下午3点到下午4点半两个时段。18岁至70岁的市民均可报名。

基于服务人群的不同,日校的课程与夜校也有所区别。市民日校上海市群众艺术馆总校共开设21门课程,内容涵盖国风舞蹈、书法、乐器等传统课程,还精心准备了植物芳疗、旅游日语、手机摄影、ipad插画、花艺和中式点心等课程。艺术性、趣味性、生活性、健康养生是主要关键词,一整天的时间可供不同群体选择。

静安区文化馆分校、普陀区文化馆分校首次均开设七个点位,并列各分校之首。闵行区群艺馆分校以五个点位排名第三。徐汇区文化馆分校、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国标舞委员会分校、静安区文化馆分校、总校和闵行区群艺馆分校分别以42门、28门、22门、21门和19门课程名列前五。

■ 教学点位量再创新高,家门口上课触手可及

市民日校新鲜出炉,市民夜校也在持续发力。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今年市民夜校秋季班拟共开设600个点位,2300门课程,招收学员逾46000人。2025年上海市民艺术夜校秋季班通过“场景破界、课程迭代、资源整合”,形成“文化传承+科技赋能+生活服务”的多维发展模式,不断提升美育服务的广覆盖与深渗透,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成为推动终身学习的重要载体。

对教学点位的拓展是今年夜校秋季班的一个发力点。其中浦东新区文艺指导中心分校、闵行区群众艺术馆分校以55个和50个点位排名第一、第二,徐汇区、普陀区、金山区文化馆分校以42个点位并列第三。

在文旅商体展融合的大背景下,市民夜校也加快了融入商圈的步伐。他们这次在静安大融城商圈内设立雅马哈音乐中心教学点。市民文化协会分校上海求索广告制作有限公司与东方商厦有限公司达成合作,进入徐家汇东方商厦三楼100余平方米的室内场地作为市民艺术夜校上海求索教学点教室。浦东文化馆分校新增了位于陆家嘴金融城核心区域的正大广场教学点。

各种可被利用的资源都被利用起来。普陀首次将曹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教学点范畴,这也是首次在医疗服务场所内开启与艺术夜校的联动,让医护人员与学员打造夜晚“疗愈空间”。开设“曹医夜校:从养生到急救”课程,配备了分别擅长不同领域的中医科医师以及具有上海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市级师资共8位老师,其中包括多位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主管护师,课程围绕中医养生和急救技能两大块,帮助职业人群调理体质、掌握日常保健方法及提升应急救护能力。

安徽省芜湖市文化馆分校成为第二个加入夜校的外省市分校,推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季春传统小吃制作技艺”课程。荷香烧卖、松针蟹黄汤包、正福斋方糕,近年来是芜湖人民舌尖上的最爱,它传承了中华美食文化悠久的食疗理念,深得皇家御厨真传。上海市民得以通过美食这一窗口,深度窥探芜湖的历史底蕴、风土人情,感受这座城市的烟火气息与人文脉络,实现一场跨越空间的文化对话。

■ 课程加速迭代,考证班之后留学生定制班来了 

全民美育“日夜兼程”显然有一种紧迫感,这不仅体现在教学点位的增加,也体现在课程的迭代。也就是说,课程的研发只有顺应时代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需要。

春季班时,徐汇区推出了考证班,颇受欢迎。今年秋季班徐汇区文化馆分校将春季考证班升级为考证积分就业导向班。上海市新知进修学院教学点和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教学点会同徐汇圣爱中智小语种教学点,推出人工智能训练师、创意3D工坊、数码影像师、陪诊师入门等七门新兴职业考证积分就业导向班,在教学点考证成功的学员,教学点将给与学员就业岗位推荐或者就业信息推荐指导。

杨浦文化艺术中心则首开留学生定制班,本期引入两个国家级非遗项目绵拳和曹素功墨锭制作技艺,两个杨浦区非物质文化技艺扯铃子和敦煌壁画线描技法,与杨浦区各高校留学生联动,助力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在高校年轻一代中扩大影响力。

围绕国家“体重管理年”行动,积极响应国家健康战略,推出多维健康课程,助力市民成为“体重管理达人”。石氏伤科、八段锦、太极、八卦掌、瑜伽、攀岩、击剑、高尔夫、羽毛球、网球等各种健康课程供学员选择,并配套专业场馆与安全设施。

当今社会,人工智能发展迅猛,夜校众多教学点推出人工智能(AI)基础与场景应用课程。如“AI助力教育:共建学习未来”“银龄E时代:AI让生活更轻松”“AI的平面绘画及视频入门”“AI 短视频全流程制作”“AI人工智能素养课:DeepSeek的基础运用”“人工智能与智能家居环境互联”“人工智能大数据模型”等多种课程供学员选择学习,培养新时代AI生存能力。

■ 拓展美育边界,周末美育课堂丰富多元

周末美育课堂项目作为双减政策后开办的项目,承担起青少年艺术普及的责任,为青少年长期参与艺术培训指明方向。随着项目的发展,周末美育课堂致力于拓展美育边界,以艺术为起点,亲子教育为依托,逐步延伸至文化、体育、自然、科技等领域,打造“大文化”美育。本次秋季班除了市群艺馆总校之外,同时推出16个区的73个教学点,开设242门课程,进一步拓展点位、丰富课程,满足不同区域青少年和家庭的需求。

周末美育课堂总校分校课程丰富多元,涵盖舞蹈、书法、手工、戏剧、围棋等多品类,满足不同年龄段学员需求,打造全方位美育体系。同时在课程设置上更注重传统文化浸润,焕发时代活力,延续春季班传统文化特色,秋季班开设国学经典《大学》、少儿国画、青花瓷彩绘创作等课程,以创新形式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美育中绽放光彩。并且进行了前沿艺术探索,拓展美育边界:紧跟时代潮流,设置少儿短视频创作、我是小小摄影师等课程,培养学员新媒体艺术感知与创作能力,拓展美育边界。

记者了解到,具体课程,将通过上海发布、乐游上海、上海市群众艺术馆或各文化馆及其他分校、教学点发布。上海市民艺术夜校、上海市民日校和周末美育课堂将分别在7月28日、29日和30日三天发布;三个项目分别在8月3日10点、8月4日12点和8月8日10点开启正式报名抢课,9月初开班。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