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节青少年AI研学营启幕,中学生创意作品有望点亮城市夜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图
去年的上海国际光影节上,光明中学学生的唯美光影秀作品亮相黄浦区主会场亮灯仪式。今年,上海中学生的创意也有望登上光影节舞台。7月28日,上海国际光影节青少年人工智能光影研学活动在同济大学正式启动,近百名学生将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感受、学习和创作光影作品,探索光影艺术与人工智能的跨界融合。
◆ 近百名中学生开启实践 ◆
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教室里,一场科技与艺术的碰撞正在发生。作为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打造“全城联动、全民共享”光影节的重要单元,本次研学活动聚焦数字投影艺术、光影装置、无人机编队等前沿领域。来自全市多所中学的近百名中学生齐聚于此,将在专家团队指导下完成从创意构思到技术实现的全流程创作。
“我们特别为高中生设计了阶梯式学习路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林怡介绍,课程分为四个进阶阶段:通识基础教学、AIGC技术提升、创意头脑风暴、成果展示实践。教学内容不仅涵盖视觉艺术专题、AI视频创作技术,更创新性地引入“心灵疗愈”主题,融合景观生态、音乐疗愈等跨学科内容。
“虽然最终聚焦光影作品,但更重要的是打开视野、开拓思维,让同学们从不同领域汲取灵感。”林怡强调,这种跨界融合的教学设计,正呼应着当代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范式。
卢湾高级中学的高一晴开学即将升入高二,她告诉记者,参与研学是通向未来梦想的阶梯:“我对计算机科学专业感兴趣,想深入了解这个领域需要哪些能力。现在学校作业常需借助AI完成,这次学习AI与光影结合的技术,会是很棒的实践机会。”
当被问及创作经验时,她略显羞涩:“学校项目做过灯光效果设计,但从未在实际城市建筑上实现过。”这种从课堂模拟到城市实践的跨越,正是本次研学最激动人心的部分——学员们的创意有望真正点亮上海地标。
◆ 城市舞台静待青春点亮 ◆
黄浦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长沈帅描绘了作品落地蓝图:“黄浦中央科创园区将成为主展场,外滩、南京路、淮海路、豫园等城市名片区域也将化身创作舞台。”他表示,这些区域独特的空间形态本身就是等待科技与艺术点亮的“绝佳幕布”。
在开营致辞中,沈帅向学员们发出热情邀约:“你们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手握科技钥匙站在黄浦这片创新热土上。你们的代码可能定义下一次灯光秀的互动模式,你们的算法可能优化整条街区的照明能耗,你们的设计能让建筑讲述温暖故事,黄浦的夜空期待被年轻智慧点亮!”沈帅表示,很期待青少年将AI、AR、VR等尖端科技深度融入历史街区与滨水空间。
上海市光明中学校长朱晓薇感慨更深。去年此时,光明中学15名学生开先河,创作的光影作品最终投影在校园建筑上,成为首届国际光影节黄浦主会场的惊艳一笔。“开营时我曾怀疑学生能否完成这种融合AI技术、美学素养与人文叙事的复杂创作。”朱晓薇坦言,“但事实证明,当给予充分信任和资源支持,青少年爆发的创造力超乎想象。”
“去年主题‘点亮光明,照见梦想’,今年是‘温暖的城市灯光’。”朱晓薇将研学营比作2.0版本,从去年只有光明中学的15人到今年各校近百人,参与规模大幅增加,导师阵容、作品层次也全面提升。“期待同学们在与行业大咖的交流中,把前沿知识转化为打动人心的城市光影叙事。”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