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明星照片当模板?医美,这六条核心知识非常重要
2025-07-29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把明星照片当模板要求“同款”双眼皮?矫正牙齿是否影响脸形?暑期来临,医疗美容市场持续升温,“大学入学改造计划”“双眼皮手术热”等现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但是,如何避免踩雷?7月29日,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市疾控局、市爱卫办联合主办,市健康促进中心与上海健康频道承办,市疾控中心提供技术支持的第七期“上海健康播报”中,来自整形、口腔、中医等领域的权威专家,围绕医美安全、理性决策、心理调适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解读,为市民科学求美提供专业指引。

  //  拿明星照片当模板?  //  

“把明星照片当模板要求‘同款’双眼皮,是当下最常见的认知误区。”上海市医师协会整形科医师分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副主任杨军在活动中强调,医疗美容的本质是“在原有基础上优化”,而非“颠覆性重塑”。

杨军指出,眼裂长度、眉弓高度、眼睑厚度等先天条件决定了双眼皮手术的上限。医生需通过面诊评估,结合求美者的眼形、脸形设计“和谐方案”,例如狭长眼形适合开扇形双眼皮,圆眼形更适配平行形双眼皮。他特别提醒,部分求美者主诉的“眼睛无神”“睡不醒感”,可能是“上睑下垂”导致的功能性问题,这类情况需优先通过手术矫正提肌功能,而非单纯追求双眼皮形态。

在心理预期管理方面,杨军观察到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超过三成的学生求美者将整容与“社交逆袭”直接绑定。“当颜值被赋予过多功利性期待,就容易陷入‘术后抑郁’。”他建议家长与孩子开展“动机溯源”对话,区分“主动变美”与“被动跟风”——前者源于自我认同提升的内在需求,后者常受“开学新形象”等外界压力驱动。对于后者,可探索化妆技巧、形体训练等非手术途径,将医美手术从“必选项”转为“可选项”。

“半年内做5次修复手术,每次都觉得‘还不够完美’——这类案例已超出医学范畴,属于心理问题。”杨军在解读容貌焦虑时指出,医学上的“躯体变形障碍”在医美人群中检出率逐年上升,表现为对微小瑕疵的过度关注、反复求医却满意度递减、因外貌问题回避社交等。

“真正的自信从来不是‘五官无可挑剔’,而是接纳不完美的从容。”杨军提醒,18岁以下求美者需监护人全程陪同,且手术需满足“生理成熟+心理稳定”双重条件,对于仅因“同学都做了”而要求手术的未成年人,医生有权拒绝并进行健康引导。

  //  矫正牙齿是否影响脸形?  //  

“暑期正畸门诊量是平日的1.8倍,其中70%是刚结束高考的学生。”上海市医师协会口腔医师分会会长、复旦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刘月华介绍,牙齿矫正已成为暑期口腔医美第一热门项目,主要诉求集中在改善牙齿排列、调整脸形不对称等方面。

刘月华澄清了大众对“错合畸形”的认知误区:“天然牙齿完全整齐的比例不足15%,但并非所有不整齐都需要矫正。”他解释,医学上需要干预的情况包括:牙齿拥挤度超过4mm可能导致清洁困难;反合(地包天)会影响颌骨发育;深覆合(上牙覆盖下牙超过1/3)可能造成牙龈损伤。6-12岁的替牙期是“早期干预黄金期”,但仅针对反合、咬合创伤等特定类形,多数情况可待12岁恒牙列形成后再启动矫正。

在矫治器选择上,刘月华对比了两类主流方案的适用场景:固定矫治器(钢牙)适合复杂错合畸形,价格区间在1.5-3万元,复诊周期为4-6周;透明隐形矫治器更适合轻中度病例,美观性和清洁便利性突出,费用约3-6万元,需患者每日佩戴20-22小时才能保证效果。“不存在‘哪种更好’,只有‘哪种更合适’。”他举例,舞蹈专业学生可能更适合隐形矫治器,而备考期间的学生选择固定矫治器可减少复诊次数。

针对家长普遍关心的“矫正是否影响脸形”,刘月华表示,未成年人矫正可能通过引导颌骨生长改善面形,如解决“小下巴”问题;成年人矫正主要改变牙齿排列,对脸形的影响集中在唇部周围,“想通过矫正变成‘瓜子脸’是不现实的”。他建议选择矫正机构时重点考察“正畸专科资质”,而非过度关注设备宣传,正规流程应包括CBCT三维扫描、模形分析、面形测量等12项术前评估。

  //  中医医美强调“以内养外”  //  

和单纯的西医医美相比,中医医美又有什么区别?针对大家关心的问题,上海医药行业协会皮肤健康专委会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主任李欣表示,中医医美强调“审证求因”,将色斑、痤疮等问题视为脏腑功能的外在反映。

李欣表示,中医医美的六大技术体系包括:中药美容采用“内服+外用”双轨模式,如肝郁形黄褐斑内服逍遥丸、外用茯苓粉面膜;针灸美容通过刺激“美颜穴”发挥作用,迎香穴改善法令纹、四白穴提亮肤色;拔罐刮痧运用“通经排毒”原理,背部走罐可改善痤疮丙酸杆菌感染;推拿按摩注重“循经点穴”,沿膀胱经梳理能缓解颈肩紧张导致的面部浮肿;食疗药膳遵循“四季调补”原则,春季用玫瑰花疏肝、夏季用荷叶祛湿;特色疗法中的火针技术,对顽固性痤疮、扁平疣有独特疗效。

李欣特别提醒三类人群需强化“内养”:25-35岁的“熬夜族”,长期作息紊乱易导致肝郁气滞,表现为面色萎黄、色斑早生,建议每晚9点用玫瑰花、陈皮煮水泡脚;35-45岁的“高压族”,持续精神紧张会引发肾气耗损,出现脱发、面部松弛,可艾灸肾俞、命门穴每周2次;45岁以上的“更年期女性”,阴虚火旺导致皮肤干燥、潮红,推荐食疗方:银耳、百合、麦冬各10克炖汤,每周3次。

“中医不反对医美手术,但反对‘过度依赖’。”李欣建议:光电类项目每年不超过3次,注射类填充每半年评估一次必要性,手术类调整间隔至少1年。期间配合“经络保养”:每周2次沿下颌线推拿,预防咬肌肥大;每月1次背部刮痧,促进毒素代谢;每季1次体质辨识,及时调整内调方案。

  划重点    学会保障自身权益  

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修复与再塑。

开展医疗美容服务的机构,应当是经卫生行政部门备案或审核合格、予以登记,发放《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设置医疗美容科的医疗机构。负责实施医疗美容服务项目的人员,应当是执业医师,同时符合本市医疗美容主诊医师条件,并进行主诊医师专业备案。未在本市进行主诊医师专业备案的医师,不得从事医疗美容主诊医师执业活动。

在医疗美容机构选择医疗美容服务,六条核心知识非常重要:

一、医疗美容的本质是医疗行为,应当在合法医疗机构由专业医务人员依法实施。可在医疗机构醒目处查看《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情况,要求开展医疗美容服务的医师提供主诊备案资质等。

二、医疗美容机构开展的医疗美容项目,以及属于限制类技术管理的医疗美容项目(如颧骨降低术、下颌角肥大矫正术等),应分别经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可要求医疗机构提供项目的备案情况。

三、开展全麻手术项目的医疗美容机构,应当设置麻醉科。可在机构公示栏查看诊疗科目设置情况。

四、在医疗美容机构内使用的药品、器械,应当经依法批准或备案。应查看药、械备案字号,对药、械进行“验真”。

五、进行医疗美容项目前,应当接受风险告知。明确知晓风险后,才可在告知书上签字。

六、须妥善保存就医凭证。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就医凭证是维权的关键证据。

一些爱美人士为贪图便宜或心存侥幸,选择在非医疗机构如生活美容场所、酒店宾馆、工作室等其他场所接受医疗美容服务,存在极大的质量安全隐患和风险。“无证”机构不是医疗场所,从业人员也非医务人员,无论环境还是人员操作等都无法达到医疗无菌要求,可能引发局部感染,甚至败血症;非医疗机构的药品、医疗器械进货渠道不明,质量无法保证,如市场上流行的所谓“生长因子”“干细胞”多为三无产品,而假的A形肉毒毒素中毒,严重的可危及生命。一旦发生不良后果,权益无法保障。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