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翠交辉,闵博这个爆款冰箱贴的3.0版上新啦!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文 施剑平/图、视频
今天,记者来到闵行博物馆二刷“楚风烈——安徽楚文化文物精品展”,不过此次的主要目的不是观展,而是扫货——这里的文创又上新啦!
◆ 从1.0到3.0,一款冰箱贴的升级之路 ◆
上新的这款,是两年前“万历那年——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时的十二龙九凤冠和金翼善冠冰箱贴的3.0版,一套玲珑版的立体双冠。当时,这对冰箱贴出道即巅峰,如今,经过两次的迭代后,再次回归闵行博物馆文创商店。
一走进文创商店,正对着大门的柜台上,摆放着从2023年至今的三代冰箱贴,从平面到立体的精进之路一目了然。“应观众的要求,这次的3.0版主要是在2.0版的基础上做了等比例缩小,这对工艺的精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花费了半年多的时间才完成。”该冰箱贴的设计者说道,“之后,我们还会对这款冰箱贴进行不断升级,精益求精。”
记者了解到,至今,这位80后设计师已经为闵行博物馆的多个特展设计了几十款的文创产品,其中不乏像“楚风烈——安徽楚文化文物精品展”的三足青铜羊尊食玩盲盒冰箱贴、“相遇海昏侯——西汉刘贺墓精品文物展”的雁鱼灯冰箱贴、“贞观鉴——大唐历史文化主题展”的唐三彩载乐骆驼俑冰箱贴、“子曰——孔子文化主题展”的奉天诰命冰箱贴……这样的爆款,那么,他为何会对这款冰箱贴如此情有独钟呢,还去申请了外形设计专利?
原来,他之前主要从事展陈工作,负责过国内多个知名博物馆的特展,正是因为这款凤冠冰箱贴的大获成功,他决定开启自己的新赛道:博物馆文创设计。“闵行博物馆是第一家把凤冠做成冰箱贴的博物馆,后来我发现,全国许多博物馆也都纷纷推出了特色凤冠冰箱贴,形成了一股收藏热潮。在我看来,观众购买的不只是一个冰箱贴,更是把一段厚重的中华历史、一种顶级的中式审美带回家,所以,我希望我的设计可以无限接近文物本身的样子,凤冠冰箱贴就是一个值得我不断去完善的课题。”
◆ 特展火了,文创火了 ◆
闵行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特展的展品都是向全国各大博物馆借来的,这些文物的“出差”时间有限,如何将它们以另外一种方式“留”下来,也是闵行博物馆自举办“乐居长安——唐都长安生活展”起开始思考的问题。“我们去借文物的时候,如果该博物馆本身就有文创产品,我们便会将它们一并引入到闵行博物馆的文创商店里来。但是渐渐地,我们发现,观众对文创产品的热情很高涨,那些现成的文创产品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了,于是,我们便开始尝试自己设计。我们的愿景是,来闵博文创,带国宝回家。”
据介绍,此次“楚风烈——安徽楚文化文物精品展”的几款冰箱贴最大的特点在于加强了互动性与趣味性,这也是让文物穿越时空“活”起来的一种探索方式。
比如一边上架一边卖空的三足青铜羊尊食玩盲盒冰箱贴,这款来自2000多年前的萌趣食盒就让观众感受了一把DIY战国便当的快乐。原来,其原型为楚文化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通体为铝黑色,器身通高仅11厘米、通长14厘米、口径9.2厘米。从体量上看,它应该是摆放小零食的萌趣食盒。于是,设计师脑洞大开,用当下年轻人喜欢玩的滴胶复刻出30种不同的菜式来,高汤海鲜面、田园三色烩、宫保鸡丁盖浇饭……趣味十足,氛围感拉满。
再如越王者旨于赐铜剑文物复刻摆件冰箱贴,不仅和文物本身一样寒光湛湛,仿佛把人们又带回当年持剑者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历史长河中,而且还具有实用功能:裁纸刀,拆一个快递的外包装袋也不在话下!记者注意到,这款特别受到男生的喜爱,在采访的时候,一下子卖掉了好几把。
◆ 文创小物件,文物大故事 ◆
每次特展的文物有那么多,到底如何选择呢?是不是只选镇馆之宝进行二创呢?不一定。比如此次的阜平君铭铜虎座文物复刻摆件冰箱贴的原型就不是,它们是一对支撑武王墩编钟支架的铜制虎形底座。之所以选择它们,除了造型很可爱,可以提供情绪价值之外,更加重要的是,在它们的背后还有一段文物被盗后又被追回的经历。通过这款冰箱贴,闵行博物馆想让更多人知道这个曲折的故事,提高公众对文物保护的认识和重视。聊到这里,只见一个小学生好奇地拿起了这款冰箱贴端详。设计师立刻热情地迎了上去,化身为编外讲解员,向他讲述起背后的故事。文创是展览的延续和补充,这种互动早已成为了闵行博物馆文创商店服务标配。
闵行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闵行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做出了名气,当特展结束、文物要回家的时候,很多文创产品也会跟着一起去,在当地的博物馆文创商店里售卖,渐渐形成了文物进来、文创出去的双向流动,这对于一个区级博物馆来说,也是一个不断出圈的重要途径。“观众来到博物馆的需求是多元化的,博物馆是文化遗产的传承者,也是文化创新的引领者。每次特展,我们都会将展览内容、展陈方式、叙述角度、互动体验、衍生服务等方面综合起来考量,求新求变,希望多年之后,观众在回想起某个特展时,依旧可以津津乐道。”
采访结束,走出文创商店,门口正在播放着的一部短片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讲的是,一名北京的中学历史老师收到了一份意外的退休礼物——178件来自各大博物馆的文物文创冰箱贴,从新石器“太阳人”石刻一直到1912年清帝退位诏书,跨越中华历史一万年。原来,那是他的一名学生和家人花费了一年半时间收集而来的,其中就有好几件来自闵行博物馆。据了解,这部短片是闵行博物馆的观众看到后,自发转过来分享的。片中,这位老师说道:“学会历史的思维、科学的思想、人文的关怀,成长为一个未来国家、社会期盼的大写的人。”这句话,也和所有的年轻人共勉!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文 施剑平/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