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全流程智慧监管……上海各区为企业“减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视频
今年是上海连续第五年开展“政府开放月”活动,主题为“优化营商环境”。市政府新闻办联合市政府办公厅、相关区和部门,举行四场政府开放月“每月一访”活动。8月14日,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随“政府开放月”第二场采访活动,走进浦东新区和长宁区,感受各区优化涉企检查,为企业“减负”。
长宁区:数字赋能远程监控
“宁”聚云监管,慧治优营商。在长宁区市场监管局,非现场检查平台观摩环节成为全场活动亮点。工作人员现场演示了长宁区直播带货全流程智慧监管系统、“智慧电梯”管理平台和“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平台。
2025年新上线的直播带货全流程智慧监管系统是一个由长宁区市场监管局参与设计研发的运用生成式大语言模型技术开展直播监测的创新应用,可对抖音、快手、淘宝、拼多多、小红书等直播平台上的直播间账号进行实时监测。同时还在5家企业设立“直播监测点”,承担实时监测、风险预警、合规提示等任务,引导企业开展直播带货自主监测,主动发现、及时处置违规违法行为,不断提升网络监管综合效能。
“主播如果不慎说出违规语言,AI会立刻进行提醒。”一位主播说。长宁区直播带货全流程智慧监管系统,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采集关键时段、重点平台和重点直播间的视频、语音、商品信息和主播行为等内容进行识别与审核。在今年5月,百秋有幸成为区内首批直播监测点之一。
“在区市场监管局的关心和指导下,我们加强内部合规体系建设和直播内容质量把控,积极在公司业务场景中开展自主监测和预警工作,主动发现、及时处置潜在违规行为。”上海百秋尚美科技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政府事务总监赵美玲认为,这样做政府监管与企业合规的双向结合,切实解决了企业在直播合规方面的痛点。
智慧电梯管理平台整合实时监测、维保监管和应急处置三大功能,对全区1万余台电梯进行24小时智能监管,大幅缩短预警响应时间。“以前每次检查都要企业提供很多台账资料,现在所有数据在平台上一目了然,大大减轻了企业负担。”长宁区市场监管局特种设备科副科长褚俊炜介绍说。
记者看到,智慧平台不光可以查到辖区内每台电梯的信息,还可以通过智能分析海量电梯运行数据。监管部门对正常运行的电梯实施“无事不扰”,对异常电梯实行“精准上门”,实现了监管效能与企业获得感的双提升。
此外,“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平台帮助监管部门在降低检查频次的同时,守牢安全底线。通过24小时视频监控,让餐饮从业者感到监管无处不在。同时监管部门检查发现的问题隐患,也为指导企业合规经营,更好地健康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方向。
“下一步,我们会将非现场检查向更多监管领域进行覆盖,比如对药品、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的监管。”长宁区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倪佳慧告诉记者,“我们还要有效整合检查部门和检查事项,真正做到‘一次上门全面体检’。同时,还要进一步强化对企业的合规指导,企业可以用自身良好的信用减少接受检查的次数。”
浦东新区:检查码普法码提升执法效率
“我们想看一下你们餐厨油脂相关的手续及合同。”在位于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的悦江餐厅,浦东新区周家渡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执法队员正在检查这家餐饮商户的申报手续和台账记录,检查内容包括6项:餐厨垃圾、废弃油脂、油烟净化、燃气安全、排水证和垃圾分类。
依托浦东城管综合执法体制优势,实行综合检查一次,一次现场检查即可覆盖多项内容,有效避免了重复检查,多头检查,减少了上门次数,也提升了执法效率。
“平时例行检查,综合执法人员一次上门全身体检。我先是收到了短信和检查码,提醒我做好哪些准备,比方说,需要检查油烟清洗记录、排水证,我就都准备好,这样就不会措手不及。检查完,我还可以进行评价。”悦江(上海)餐饮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明表示,现在一个季度最多一次检查即可,商家可以有更多精力去做好经营。
“我们还有普法码精准宣传,比方说汽修行业,可以了解危废怎么处置,商铺要装修,也可以查一下建筑垃圾怎么处置等专业知识。”周家渡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徐青表示,“我们现在还是倡导人性化执法,把原来刚性的惩戒式的执法慢慢变成教育引导为主。”
俗话说,“九个大盖帽管不住一个小草帽”。为进一步提升执法监管效能,有效破解“九龙治水”困境,浦东综合执法局于2021年试点建设“机动车维修”综合监管场景,系统谋划、大力推进“综合查一次”改革,为涉企“检查码”上线奠定了扎实基础。目前,已建立包括机动车维修、建设工地、餐饮行业等16个综合监管场景,覆盖对象1.3万余户,实现“一支队伍、一次上门、多项覆盖”,让企业告别重复迎检,更专注经营。
以机动车维修行业为例,原先由生态、水务、交通、属地城管等多个执法部门分别多次开展执法检查,现在由一支执法队伍,一次上门,全量体检,集中开展综合执法检查,平均减少75%的检查次数,切实提升企业感受度。
此外,为进一步落实涉企检查规范要求,有效减少执法检查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影响,区综合执法局全面推行涉企“检查码”,明确提前发码、亮码入企等工作要求,构建透明、可预期的执法监管模式。
“我们创新推出精准普法‘浦东模式’,在对象精准分类、需求精准识别、内容量身定制的基础上,通过创设的‘普法码’向企业‘点对点’推送行业‘专属告知书’。”浦东新区综合执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新介绍说,精准普法工作从2025年初推出至今,已累计推送1.7万余户次。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