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2025GCC峰会,上海市团校与创业学子“双向奔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林千惠
当今的国际竞争,核心在于人才的竞争。当下的上海,正在全力做好人才工作,构建引才聚才的强磁场和育才留才的新生态。围绕“海聚英才”这一课题,共青团如何发挥自身的职责使命?在近日举办的2025第十五届全球创业周校园中心峰会(GCC峰会)上,上海市团校便与来自全国45所高校的青年创业社群领袖们,进行了一场“双向奔赴”。
搭建平台,创业学子奔沪而来
“对于大学生创业者来说,可能目前最为迫切的是拥有一个获得更多信息渠道、资源共享、答疑解惑的平台,这可以让创业初期的我们少走很多弯路。”作为此次2025第十五届全球创业周校园中心峰会(GCC峰会)参会者之一,上海大学研一学生刘俊杰的想法,代表了很多大学生创业者的心声。
在此次峰会中,上海市团校积极发挥共青团引领、组织、服务青年的职责使命,整合各方资源搭建平台,助力大学生创业。
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全国45所高校的青年创业社群领袖们,受邀齐聚上海市团校。通过三天的学习,他们分享彼此的创业想法与经历,学习借鉴国际前沿的创新理念、技术和管理经验,更深入地思索如何具备国际视野和“出海”思维。正如此次峰会的分享嘉宾之一,泰坦科技副总裁马琳杰所言,“创业首先要有热爱,其次要去尝试和实践,创业者一定要有足够强的自驱力。而这个过程中,可能很多时候要给他们指明一个方向,这就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去努力,为他们搭建更多更好的平台,提供更多的机会和便利。”
整合资源,架起通往国际的桥梁
搭建好了平台,创业学子们前来能够获得怎样的提升?上海市团校发挥自身优势,与全球创业周中国站组委会及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联手,精心打造了一系列针对性的课程。
前沿趋势的探讨和实战经验的分享,以及创业项目的解析、专业导师的对话和创业工作坊,通过搭建成功创业者与青年学生的互动桥梁,帮助学员提升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很多课程是我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这趟上海之行不仅仅开拓了我的眼界,更让我知道创业过程中应该注重的很多细节,希望未来能在这块创业沃土上也拥有机会。”来自南通大学的戴雨彤说。目前,她正致力于非遗领域的创业,通过三天的学习,她对于“出海”的概念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三天的课程里,学员们提升的不仅仅是能力。上海市团校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在设计课程之初,为了能够进一步开拓学员的创业思路,让学员充分了解上海创业的扶持力度,将此次实践参访定焦上海的“科创摇篮”市科技创业中心。市科技创业中心团委负责人详细介绍上海创新创业各类政策,学员们详细了解到了上海打通科技、人才、金融、政策和产业相贯通的“全链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此外,上海市团校还组织学员们前往“大零号湾”科创策源功能区,参访科创大厦、华谊万创、交大孵化器等,了解“海聚英才”创业城的规划发展,更直观、更深入地认识当前上海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也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创新创业实践打开了新的视野。
“我希望成为中国的乔布斯,甚至未来也能够通过自己的事业,带动更多的创业者。”经过了三天的学习,来自武汉大学的维吾尔族女孩苏比努尔在面对未来自己创业的梦想时,一开始还有些不好意思,“但是,为什么我们当代的大学生不能有这样的目标呢?尤其是在这座充满创新活力的国际化大都市。”说这话时,她的眼神不再闪烁,而是静静地看着前方。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林千惠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