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新苗”崭露头角,创新创业团队在普陀赛出未来
2025-08-28 上海

梦夕羽工作室产品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王馨怡/文、图

8月27日,2025“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团队组初赛(新一代信息技术专场)在普陀区拉开帷幕。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大赛首次布局“17条垂直赛道+N个特色赛点”,多措并举,将挖掘“早、小、硬”贯彻到底。普陀区更是在支持创新创业政策上实现了迭代升级,对符合条件的参赛项目给予区科技创新项目免评审、直接立项支持,力图将一次比赛转化为创业旅程的起点。

本次普陀承办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团队赛专场,吸引了近70个优秀团队报名参赛。AI康复训练、堆叠芯片设计、数据安全合规、文化创意出海……一批“真问题+硬技术”的创新项目崭露头角,展现出初创团队对社会痛点的敏锐嗅觉与多维度解题思路。

硬核企业竞技:先进信息技术角力“未来赛道”

“我们做的是堆叠芯片EDA工具,通俗讲,就是帮芯片设计公司从‘单片平铺’进入‘立体叠加’。”异芯(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赵毅告诉记者。

当芯片性能提升的传统路径“做得更小”或“做得更大”都遇到物理极限时,“把小芯片像积木一样横纵叠加”的堆叠技术成为全球半导体巨头争相押注的新方向。但要让堆叠真正落地,必须有匹配的设计软件作为“桥梁”。

“我们团队从2008年就开始专注这个方向,算是国内最早的一批。”赵毅告诉记者,异芯科技是国内为数不多能提供堆叠芯片EDA全流程工具的企业之一。团队选择在上海建立研发中心,正是看中了这里完善的产业生态和人才聚集效应,“希望借助这座城市的优势,加快产品迭代与市场拓展。”

同样瞄准信息技术前沿领域的上海逢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则将目光投向了数字经济时代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数据安全与合规。

“我们做的是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平台,可以帮助企业做好个人信息保护自审计工作。”负责人万鑫龙介绍,他们打造的平台就像企业的数据安全“体检医生”,在数据利用与隐私保护之间达成平衡,“自动扫描企业数据处理流程,生成合规报告,提前发现风险点。”

万鑫龙表示,团队成员背景多元,来自中电科、公安部第三研究所、ibm等,既有法务出身的专家,也有技术出身的工程师。他们期待借此次参赛机会能进一步建立合作机会,在数据监管趋严的时代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数据安全“参谋”。

有温度的科技:用技术点亮生活

面前的场景忽然切换——或是人民大会堂的演讲台,或是医生诊室的问询桌,甚至是超市买菜时的收银台。虚拟人物向你抛出问题,你必须开口回答。语音模型在后台实时分析你的发音与流畅度,随后生成一份详细的反馈报告。

这就是由数智佰惠团队开发的“言语无阻”系统,全国首创将AI与AR/VR结合在言语康复中应用。它为口吃等言语障碍人群提供沉浸式训练,让原本害怕张口的人,可以在无压力环境里逐步找回自信。

发起人之一许豪磊介绍,在广东的2600名学员对照测试中,使用“言语无阻”训练的康复周期平均缩短了近5个月,而传统一对一治疗往往需要8到9个月。更重要的是成本差异显著:传统线下康复每期动辄数千上万元,而他们的APP采用会员制,个人用户每月2700元起,轻量化版本甚至只需几十元。

“我们不想让康复成为一种奢侈的服务,而是能被更多普通家庭负担得起。”许豪磊说,目前项目已在国内一家三甲医院等地试点,与医生合作形成了“院内诊断+家庭辅助”的双重模式。

除了医疗康复,文化创意类科技项目也在释放温暖能量。梦夕羽工作室创始人徐佳庆告诉记者,他们开发的一站式创意平台致力于帮助大学生、自由艺术家将原创作品转化为实体商品。

“我们希望艺术不只是挂在画廊里,而是被穿在身上、用在生活中。”徐佳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平台能够将创意作品一键生成T恤、马克杯、文创摆件等实体商品,“未来还会考虑运用皮革拼接亚克力等复合材料技术,做出更有质感的设计,区别于市面上普通的单一材料定制。”

此外,本次赛事中还涌现出一批聚焦生活服务的创新项目:汪材科技打造“建材界的饿了么”,让买建材像点外卖一样方便;上海炯心健康管理推出智能化健康管理平台,涵盖智能穿戴设备到大数据健康分析的全链条服务;盛布福专注新时代女性身心健康,期望以“科学范式+用户共创”构建可持续健康生态。这些项目共同展现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何渗透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比赛走向落地,政策为“新苗”护航

据了解,“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作为上海创新创业领域的重要赛事,今年在全国范围内与高水平大学合作,探索设立“概念验证加速营”,培育、发掘一批创新性和市场潜力兼备的早期项目。

普陀正积极发挥自身作为上海连接长三角“西大堂”的区位优势,联动江苏、南京、苏州等8个地级以上城市,畅通人才、资金、数据等创新要素流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合力实施科创“种子计划”,对创赛获奖等潜力企业给予更大力度支持。

在支持创新创业政策上,普陀区实现了迭代升级,不只是“选种”,更是在“育苗”:对符合条件的参赛项目给予区科技创新项目免评审、直接立项支持。

据悉,“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已累计吸引近7万家科创企业报名参赛,1.7万家优质企业获得约20亿元市级创新资金资助,从中走出了94家上市企业。未来一周内,各组别团队赛将在全市范围内陆续启动。此次大赛的举办,将进一步推动普陀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创新创业氛围,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和创新资源汇聚普陀,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撑,也为上海科技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增添新亮点。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王馨怡/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