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进万家、服务零距离,闵行区科创服务平台-科普资源子平台正式上线
2025-08-30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

“科普嘉年华实在是太好玩了,非常充实,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互动活动,让各种科学知识更容易理解了。”“我之前只在电视上看到过外骨骼机器人,没有想到今天可以亲身体验,感受科技给生活带来的改变,很有收获。”以“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8月30日上午,2025年闵行区“全国科普月”启动仪式在颛桥万达广场举行。

社区书院与科技小院,不仅是百姓家门口的公共科普文化空间和精神家园,还为高校、科研院所与农业企业构建合作交流平台。据介绍,闵行区现有18家社区书院,4家科技小院。本次,江川路街道江川创新社区科普书院、吴泾镇紫竹半岛社区科普书院、上海闵行葡萄与葡萄酒科技小院被列入“上海市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在今天的活动中获得授牌。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闵行区积极发动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科普工作,挖掘培育了一批优质科普阵地。今年,闵行区新增13家区级科普教育基地,涵盖航空航天、量子科技、生态环境等多个前沿领域。随着它们的加入,闵行区科普教育基地数量已达到109家,年均接待观众超200万人次,成为科普服务重要载体。当天,闵行区科创服务平台-科普资源子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可轻松获取科普资讯、查找附近基地、参与精彩活动。据悉,后续,平台还将上线“随申办”闵行旗舰店,真正实现“科普进万家、服务零距离”。

依托平台汇聚多元科普基地资源,闵行区围绕市科委“一区一特”科普重点项目,以“凸显区域科普辨识度、满足公众多元科普需求”为核心目标,创新性地从“基础研究-产业转化-细分体验-跨界融合”四大维度设计出的4条差异化科普路线:东川路高校科研双芯线、元江路航天全链条探秘线、航空飞行专项体验线、AI+航天跨界融合线也于今天正式发布。此外,闵行区还将区域科创实践转化为大众可体验的科普载体,精心开发出“创智港”科普桌游产品,并赠送给全区14个街镇,未来将在“沪科普”等科普交易平台挂牌。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孩子们笔下的科学童话,是想象与理性的美妙结合。闵行区科委科协、区教育局联合中福会小伙伴学校打造的长三角少儿科普微童话创作实践活动已坚持13年,并成为闵行区的特色科普品牌。活动累计吸引超过11.8万名少年儿童参与,今年更是收到3900余篇投稿,最终评选出1077项获奖作品。

获得一等奖的闵行区田园第二外语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吴桐告诉记者,她的作品《意想不到的未来》将10-15年内可能实现的医疗科技与科幻想象相结合,包含了纳米机器人医疗应用(纳米粒子靶向给药)、增强现实医学成像(AR成像)、免疫系统重建技术(基因编辑)等7个科普知识点,“我的创作灵感源自日常生活:我一直深受支原体支气管炎的困扰,希望科技的发展可以帮助和我有一样困扰的病友们彻底根治这个疾病。这次可以获奖,让我很受鼓舞。目前,我已经开始构思创作一部科普小说了,正在搜集素材,希望到时候也可以获得大家的喜爱。”

随着2025年闵行区“全国科普月”启动,4大主题周活动将相继展开:科普集市互动周将带来科普嘉年华;全民科普“三进”周会开展科技政策沙龙进园区、萌芽熊心理科普巴士进校区、创意科普进社区;航空科技传播周将举办“天工开物·翼启未来”航空创新策源科技传播大会;前沿科技体验周则有“凌空逐梦 翼动乾坤”无人机足球竞技运动体验会。打开活动清单,记者计算了一下,整个科普月期间共安排了163场各具特色的科普活动,丰富多样的内容将让科学精神深入社区、校园,为闵行创新发展注入科普动力。

启动仪式结束后,位于颛桥万达广场主会场的科普嘉年华也拉开了帷幕,11个舞台活动、11个互动体验区,让市民们在趣味体验中感受科学魅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