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吃得安全、健康?开学在即这所幼儿园向家长“亮灶”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常鑫/图、视频
孩子第一次离开家庭步入幼儿园,吃得惯幼儿园的饭菜吗?能适应集体生活的节奏吗?开学在即,很多新生家长或多或少都有点焦虑。为了让家长深入了解幼儿园的饮食、尽快帮助孩子们适应幼儿园生活,8月30日,上海市徐汇区乌鲁木齐南路幼儿园邀请托班、小班家长代表走进学校厨房,实地了解食材从进厨房到上餐桌的全流程。同时,幼儿园还开展游戏互动、点心环节等亲子活动,帮助小班和托班萌娃尽快适应即将开启的新学期生活。
改变传统“牛奶+饼干”模式
新学期早点将做到五天不重样
“食品仓库是重中之重,我们的进料是一个星期一进的,不会多进。”走进乌南幼儿园淮海中路1788号园区的厨房,家长们首先看了食品仓库的储备情况,幼儿园工作人员介绍说,现在还没开学,所以仓库里只有老师餐食的调味品,“小朋友的(调味品)要等下周一才进,保证原材料的新鲜”。
家长们在现场看到,食品仓库严格控制温度、湿度,架子也都是离地隔墙,而且给老师用的调味品和给孩子用的调味品都是严格分开的。“给孩子们的餐食是不放味精的,也没有添加剂,确保原汁原味。”
在切配区,不同食材都有不同的清洗水池,并用不同颜色的标牌区分,比如水产池是蓝色标牌,相应的刀具、砧板、抹布都是蓝色;禽肉池是红色标牌,相应的刀具、砧板、抹布也都是红色,做到“专池专用”。现场,一位营养员正在清洗老师午餐要吃的空心菜。她介绍说,洗菜环节也有要求,先捡后洗,流动水冲干净后还要浸泡至少两次,然后再切。
切配好的食材会放到半成品柜,然后由营养员进行烹饪。“在烹饪区,老师们的饭菜和小朋友的饭菜也是分开的。”现场的营养员介绍说,给孩子们的每道菜,出锅前都要测中心温度,“托班和小班的孩子年龄比较小,我们烧菜时也会烧得软烂一点”。
在点心操作间,一阵阵香味飘来,营养员们已经为当天来园体验的孩子们做好了葱油曲奇饼干和蔓越莓饼干,“平时,营养员还会在这里做馒头、水饺等”。
走完了厨房的全流程后,家长江女士非常满意,也放下了之前有些忐忑的心。“我是一个很注意细节的人,没想到幼儿园的每一个细节都超出了我的想象。”江女士坦言,作为家长,对食品的溯源、品质、安全等方面是非常在意的,因此看到幼儿园厨房在洗菜、制作、温度把控等细节都做得很好,感觉特别放心,“之前的所有焦虑都完全缓解了”。家长吴先生也表示,幼儿园的后厨非常专业,也很用心,“材料都是新鲜的,老师和小朋友都是分开的,营养搭配也很科学,让家长很放心”。
乌南幼儿园园长龚敏介绍说,在新学期开学准备过程中,为了让孩子们吃得科学、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幼儿园在孩子们用的“一餐两点”上做了很多努力,从食品来源到上餐桌,做了三方面改变。一是经过严格审核、招标,确定了一家新的食品来源品牌方;二是改变了原来传统的“牛奶+饼干”早点模式,补充了粗粮、米面、蛋类等,让孩子吃得更加多元,“新学期我们的早点将做到五天不重样”;三是作为徐汇区第一批尝试“带量食谱”的幼儿园,对学校的“一餐两点”做了整体规划,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吃得更健康。
“食品安全不仅是家长最关注的,也是幼儿园办园的重中之重,安全健康永远是我们的底线。”龚敏说,幼儿园厨房的操作是非常规范的,向家长“亮灶”,也是想通过家园合力把这件事做得更好。记者了解到,向家长“亮灶”是乌南幼儿园的一项常态化举措,每个月幼儿园都会邀请家长探访学校厨房。
提前体验了解幼儿园生活的流程
家园合力让萌娃尽快适应新环境
“早上好!”上午9点,在老师们热情的招呼声中,小班和托班的小朋友们在父母的陪伴下走进乌南校园。先在门口的洗手池洗洗手,再到保健老师那里做个晨检,然后到教室里开展好玩的活动,整个流程基本是按照开学后的流程进行的。
在小班的各个教室里,老师带领孩子们做着各种互动游戏:拍手、蹦跳、找朋友……做完游戏,还有点心环节,小朋友们品尝着厨房刚刚做好的点心,也熟悉着幼儿园的各个环节。
“我们今天设计的各种互动活动,一方面是让孩子们熟悉幼儿园生活的各个流程,另一方面是让他们熟悉开学后要接触的人,包括老师和身边的同学。”小(3)班班主任王老师说,整个互动过程中,孩子们玩得很开心。
在园长龚敏看来,低龄孩子对环境的适应是需要时间的,在这个适应时间中,要顾虑到孩子的情绪,“孩子年龄越小情绪越不稳定,越容易受到周围人情绪的影响,所以我们在开学前开展了多次入园适应体验活动,孩子们很开心地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来体验,有的孩子已经是第二次来了,让他入园有一个坡度的适应”。
龚敏表示,老师在设计体验活动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让孩子认识到“我要去哪个班、和谁在一起”,同时知道一个在幼儿园学习生活的大致流程,“所以今天孩子们有吃点心、盥洗等常规性的环节”。
除了给孩子们安排了各种互动游戏,幼儿园还为家长准备了儿保专家的讲座。一个小时的讲座听下来,很多家长都表示获益匪浅。
“孩子从家庭走向幼儿园是他成长的重要标志,这期间需要适应的不仅是孩子,还有家长。”龚敏说,为此幼儿园前期已经面向家长推出了三次家长沙龙,“主要是让家长们对幼儿园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包括对园所将实施的课程有一个认同,希望在我们这个场域中,包括家园协作中,让孩子能够稳步地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常鑫/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