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慈善周”启动,慈善报告披露2024年度受益对象达5587.62万人次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9月5日我国第十个“中华慈善日”临近之际,今天(8月31日),副市长解冬、市政府副秘书长周亚明,上海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蒋蕊,上海市文联主席奚美娟,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著名歌唱家廖昌永及第二届“上海慈善奖”获表彰对象代表共同上台,正式启动2025年“上海慈善周”。当天,市民政局发布《2024年度上海市慈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
□ 上海深化探索慈善超市多元化经营模式,不少慈善超市成为网红打卡地
启动仪式上,市民政局发布《2024年度上海市慈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报告从慈善组织、慈善捐赠、慈善服务、社区慈善、应急慈善、慈善信托、福利彩票、慈善文化、慈善力量助力对口支援和乡村振兴、慈善监管等十个维度,全面展现过去一年上海慈善事业的各项成果。
报告指出,2024年,全市新增慈善组织35家(其中新登记成立30家,申请认定5家),业务范围涵盖扶老济困、助学助教、儿童关爱、创新研发、人才培养、社区公益、文化艺术等具有上海城市特色的诸多领域。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有慈善组织663家,占社会组织总数的3.84%,其中取得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40家。
全市慈善组织中,基金会629家,社会团体2家,社会服务机构32家。评估等级在3A级以上的382家(占比57.62%),其中5A级慈善组织34家,4A级64家。
全市慈善组织年末净资产合计277.60亿元,年度公益事业支出60.66亿元,其中超过1000万元的有87家,超过1亿元的有11家,其中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年度公益事业支出近10亿元。
全市慈善组织年度共开展公益慈善项目8191项,年度受益对象5587.62万人次,项目总支出64.84亿元。从服务对象看,重点关注“老幼残”及某类特殊人群,也有更多的慈善项目面向普通市民开展。从服务领域看,慈善组织开展慈善项目比较集中的领域排名前五的分别是:教育类(总数3328个,占比40.63%)、扶贫及社区发展类(1058个,12.92%)、社会服务类(959个,11.71%)、公益事业发展类(690个,8.42%)、医疗卫生类(600个,7.33%)。
报告指出,2024年,上海深化探索慈善超市多元化经营模式,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运营,推广销售福利彩票、“零拷”国货商品,持续增强“自我造血”能力,关注支持孤独症儿童实训和残障人士就业,在社区慈善款物接收与处置、困难群众救助关爱、慈善文化宣传等方面功能不断提升,不少慈善超市成为网红打卡地。
第四届“上海市先进社会组织”在启动仪式上表彰。上海市商业联合会等50家社会组织荣膺“上海市先进社会组织”称号,他们是从全市1.7万余家社会组织中经层层筛选、严格评审而脱颖而出的杰出代表,活跃在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在慈善帮扶、公益服务、行业引领等方面表现突出。
□ 知名艺人胡歌、语言表演艺术家乔榛等为公益发声
作为启动仪式的重要内容,首批与西藏日喀则市合作帮扶公益慈善项目正式点亮。活动现场连线西藏日喀则,上海市第十一批援藏干部联络组组长、日喀则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沈敏介绍当地情况及帮扶需求,诸多公益慈善力量代表现场响应,点亮“格桑花之爱”项目、“乡村医生”项目、应急救援地震灾区项目、“移动安全小屋”社区备灾救灾项目、帮扶拉孜县查务乡中心小学项目、“沪藏童行”项目、“山海童盟”项目等第一批合作帮扶项目。
现场,一批有杰出造诣的上海知名文艺工作者受邀担任“与善同行”公益伙伴,并获赠首批“与善同行”公益伙伴徽章。知名艺人胡歌、语言表演艺术家乔榛等通过视频倾情发声,上海市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佟瑞欣等公益伙伴现场发布“公益伙伴”倡议。
现场还发布了《上海慈善组织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指引》,作为上海慈善组织规范履行从业人员行为的重要共识,强化自律责任,推动构建公开透明、廉洁高效、公信力强的慈善行业生态。
会场外设置了慈善市集、社区慈善沙龙等活动,让市民近距离感受慈善温度。
据悉,“上海慈善周”期间,全市还将开展“久久——爱的幸福节”慈善集体婚礼、上海社会组织公益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一杯咖啡的温暖”慈善主题活动,“福彩筑梦——慈善ciyewalk”福彩专场活动等近四十场活动,形成市、区、街镇三级联动的慈善氛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李宇婷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