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科普课、绘制研学地图……城建职院以低空经济为“小切口”,做活思政育人的“大文章”
2025-08-31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这个暑期,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卓识·青少年低空经济科普教育实践团”与奉贤区科促会共建“大思政课”实践育人基地。在科促会的指导下,城建职院的大学生们走进上海市爱心暑托班,开设14节原创科普课,为500余名中小学生解码北斗导航与飞行原理,用科技火种照亮教育未来。

在指导教师李琳看来,这个暑期社会实践以“科普教育-产业调研-国际传播”三维联动为主线,构建“高校+企业+社区+国际”四维实践网络。团队深入践行“科技强国”使命,将“无人机+”技术转化为育人载体,探索出一条“学科交叉-实践赋能-价值引领”的思政教育创新路径,为培养具备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与创新能力的新时代青年提供范式参考。

项目负责人申梦星介绍说,此次城建职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亮相“中俄青年低空创新合作营”“青少年低空科技夏令营”“宝山100小学士低空探索者”,通过双语工作坊让“低空精灵”的成为中欧跨文化传播载体。大家深度参与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与大疆、沃飞长空等20余家企业对话技术前沿,将行业洞察转化为调研基石,完成400余份问卷形成《上海市青少年低空经济科普教育困境与破局》报告。

此外,团队成员还绘制了1张“上海低空经济科普教育研学地图”、12条“上海低空经济科普教育研学路线”、4组实践札记,用可视化、可复制、可推广的语言,诠释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思政金课,助力上海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

李琳表示,实践团致力于打通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并在实践过程中推动成员实现深层能力跃迁。从“技术学习者”到“科普开创者”,成员自主研发的“低空智能体”和“低空经济科普教育”小程序,在微信公众号投入使用。从“校园学子”到“产业洞察者”,团队原创的三阶制科普课程,带领暑托班的小学生完成人生“首飞”,92%成员形成科技服务社会职业规划。从“文化接收者”到“文明传播者”,在中欧交流中以低空科技文化符号转译,实现用科技语言赋能的跨文化传播。

据悉,以低空经济为“小切口”,做活思政育人的“大文章”。通过让青年学子“扛大旗”“闯一线”“跨边界”,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深度融合。项目不仅为低空经济产业储备了兼具技术素养与家国情怀的青年力量,更探索出了一条“科技赋能思政教育、实践激活育人效能”的创新之路,为新时代应用型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鲜活的“城建方案”。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李宇婷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