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急公好义”匾 一位“妙手仁心”医
2025-09-01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 常鑫/图(除署名外)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中收藏着一幅金丝绣匾,该匾为锦缎材质,长157厘米,宽72厘米,上绣“急公好义”四字,是十九路军将领赠给名医蔡香荪的纪念品,由蔡香荪后人捐赠给纪念馆。

那么,这位蔡名医究竟做了什么,令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和军长蔡廷锴亲自赠匾致谢?

“急公好义”金丝绣匾。

十九路军将领亲赠金丝绣匾

就在数月前,虹口区江湾消防救援站指导员陈彦继找到了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宣传教育部主任徐沁,希望宣传蔡香荪的故事。原来,这位古道热肠的名医除了筹建难民收容所、组织救护队、搭建浮桥、捐资筹建忠烈墓外,还曾于1912年成立救火会,即江湾消防救援站的前身。在交流过程中,陈彦继还特别提到了这幅上绣“急公好义”的金丝锦缎绣匾。

蔡香荪无私无畏的善举深深地打动了当时的第十九路军官兵。驻守江湾的78师区寿年师长特地去救护队和收容所向蔡香荪等江湾镇社会贤达表示感谢;第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请一位苏州名匠在一块长157厘米、宽72厘米宝蓝色的真丝缎面上,用金光灿灿的丝线绣上“急公好义”四个大字,赠予蔡公。

只见这幅绣匾上绣着“淞沪抗日之后,遗尸满地,有江湾崇德善堂董事蔡君香荪出资二百元,并经募一千元为之殓葬,有急公好义之风。特赠此以褒扬之”。不少游客看到精美的绣匾后,都会逐字辨认上面的文字。如今它静静地躺在展柜中,仿佛述说着那段不为人知的抗战故事。

《宝山县志》《蔡氏妇科风云录》里都记载过蔡香荪的故事。

蔡香荪医术到底有多高明? 徐沁介绍,蔡香荪的父亲蔡小香是著名的蔡氏女医传人,上海的四大名医之一。其在北京东路设有诊所,门庭若市,妇孺皆知,闻名大江南北。蔡小香创办中国医学会,并任会长。虎父无犬子,蔡香荪传承了父亲的医术,声名大振。

说起这位名医,徐沁不禁打开了话匣子,蔡香荪来自上海名中医世家,是妇科专家。他平时乐善好施,穷人去看病,不仅不收诊金,还倒贴药钱。“一·二八”淞沪抗战打响后,无数民居、厂房、百货公司、图书馆被炸毁,江湾镇的房屋十之八九化为焦土,其中就有江湾四大私人园林之一的蔡家花园——江湾名医蔡香荪的宅子。

蔡香荪 网络图

冒死救下受伤战士和百姓

除了老宅,一同被炸毁的还有许多蔡家历年收藏的珍贵文物。蔡家亲友子侄也有好几人丧生炮火。家仇国恨当前,蔡香荪奉行“行医勿忘平民百姓”的家训,很快全身心地投入援助工作中去。有一天晚上,蔡香荪召集江湾一众子弟、乡绅、救火会、保卫团等在一所未被轰炸的祠堂中开会。他对与会者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江湾子弟当为表率,保护这一方土地,不容倭寇践踏!”

蔡香荪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积极投身到抗战救国中去,不仅收敛尸骨,筹办难民收容所,号召爱国青年成立救护队,还捐出诊所所有药品、搭建浮桥等,为抗战做了很多事。”徐沁介绍说。

在商议决定组建抢救队和救护队后,蔡香荪联合江湾镇其他中西医,组织起镇上的爱国青年,出入战场火海,冒死救下因战火而受伤的战士和老百姓。不少十九路军的战士被他们救下,安排住进保宁寺临时救护所,接受精心救治和护理。蔡香荪不仅带头把自己诊所的药全部拿过来,还到处筹措急需的医疗物资。

之后,蔡香荪和崇德善堂一起,在立达学园、文治大学、景德观以及未遭到轰炸的居民客堂间里办起难民收容所,给无家可归的难民一个暂时的喘息之地。他的收容所安排了专人照顾,每天至少为难民供应两餐稀饭,还有咸菜和萝 卜干佐餐。

抗战期间,蔡香荪还发动组织河两岸家家户户火速行动起来,在极短时间内筹集到大量门板、竹编、木桶,冒着严寒在浜上架起一座座浮桥,使部队得以迅速通过。

待战事稍停,蔡香荪深知,大战之后必有大疫。若不能及时控制疫病,将造成更大范围的流行传播。蔡香荪一面着手筹款购买棺木,组织人手掩埋安葬殉难的军民尸骨,一面捐资创办江湾时疫医院,免费为百姓急救治病,挽救了无数生命。

对生活拮据求诊者减免诊金

陈彦继向记者展示了由蔡香荪之子蔡小荪口述的《蔡氏妇科风云录》。书里,蔡香荪的人物更为立体。

书中记录了当年的行医规则。著名医家挂号费多数为银圆一元二角,如需提前诊治,则诊费加倍,名曰“拨号”。由于名医业务繁忙,门庭若市,富有病人不耐久等,就挂拨号,往往反多于平号。然而一般医生,求诊者不多,故无拨号之例。

蔡香荪的号票与众不同,分为五色。除拨号票面稍大,其余是平号白色,半费为红色,二角为绿色,免费为蓝色,另一种是亲友专用的黄色号票,非但不收费用,且优先就诊。旧时社会,生活拮据的百姓很多,平时勉强糊口,一旦有病,常苦于囊中羞涩。蔡香荪在诊病时若有察觉,一定会主动减半收费或免费,以后复诊,即按此例。也有主动要求挂半费者,按照规定,病家如果主动提出挂半费或免费的,挂号先生概不细究,即予方便,一视同仁,依次就诊。不因收费少而退让于后,不使病者有自卑感。相反,如病情较重,蔡香荪经常是马上给予诊治。

“抗战时期,蔡香荪作为当时沪上的名中医始终没有置身事外,将蔡氏家训‘行医勿忘平民百姓’,进一步渗透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与关怀人民群众的安危之中。接济百姓、收容难民、救护将士、收敛尸骨……蔡香荪做的善事不胜枚举,映射的是对家国存亡的关切、对劳苦大众的关怀。”陈彦继评价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 常鑫/图(除署名外)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