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丨沙场秋点兵,为和平亮剑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
天安门前军姿飒爽,纪念14年血泪与铁骨凝结的悲壮历史。护国重器威武雄壮,承载14亿人和平与发展的伟大梦想。
从历史中走出,向未来奔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出全民族的决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
每一次阅兵,都承载着无限的回望与遐想。1949年开国大典,周恩来总理对仅仅17架飞机的空军编队,下达了“飞机不够,那就飞两遍”的心酸指令。而今,包括歼20S在内的军机群列阵冲霄,一显我军凌云壮志。
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大阅兵,59式坦克首次亮相,终于拥有国产第一代主战坦克,令许多人感动落泪。而今,以99B坦克领衔的钢铁洪流,傲然展示着世界最强陆军的传承与壮大。
1999年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大阅兵,“东风31”横空出世,释放出满满的“安全感”。而今,跨代“东风61”令全球震撼,巨浪、鹰击、长剑、惊雷各式远程打击武器尽显威仪,一句“覆盖全球”的解说词,治愈了多少国人的“火力不足恐惧症”。
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信息支援部队等首场入列中国阅兵,军事新质生产力不断爆发,支撑着中国引领海陆空天网全体系作战的梦想。
念往昔思今朝,今天的阅兵式凝聚了无数军工人自主自强的决心,见证了新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复兴之路。
浩荡方阵中,不朽的战旗如歌如画,“杨靖宇支队”“左权独立营”“刘老庄连”……英雄的名字不仅镌刻于丰碑,也流淌在当代军人的血液中。
从“小米加步枪”到“长空任翱翔”,军事装备日新月异,抗战精神一脉相承。当年近百岁的抗战老兵们在城楼上行起军礼,广场上坚定的步伐已作出回应:“逢敌必亮剑,国土永不让”。
铮铮铁骨,山河为证。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党永远可以信赖的无畏先锋,是祖国人民永远可以托付的坚强卫士,是中华民族从伟大胜利走向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
强大的军事力量,从来不是我们傲慢的资本,从来不是以邻为壑的倚仗。新中国成立至今,我们从未主动挑起过任何一场战争。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35年来,中国是派遣维和部队人数最多的国家。在全球时局动荡的当下,中国始终为和平奔走努力,呼吁各国各民族平等相待、和睦相处、守望相助。
习近平总书记在阅兵现场说:“中国人民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事实也证明,中国越强大,世界越安全。
今天,无数中国人因为大阅兵而群情激昂,因为祖国强盛而热泪盈眶。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是为了不忘“好战必亡、忘战必危”的警示,是为了不负“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宏愿。
大阅兵奏响时代强音,告诉先辈、告诉未来、告诉世界:重温历史是为了不重复历史,祈求和平不如捍卫和平。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
编辑:张红叶
编审:陈晓培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