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全球唯一巡演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上海的演艺形态,正在走向很多年轻观众所形容的“next level(进阶)”——上海站是首站甚至唯一一站,成为不少优质演出的独特标签。9月4日至7日,作为文化广场14周年庆典月的首台演出,“西尔维斯特·里维和他的朋友们:德语音乐剧明星音乐会”将继2019年后,时隔五年再度回归,成为除“大本营”维也纳之外的全球唯一巡演站,堪称中国德语音乐剧迷的年度盛事。
文化广场方面对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表示,本次音乐会不仅是对德语音乐剧界传奇作曲大师西尔维斯特·里维80周岁的致敬,也标志着上海文化广场在德语音乐剧的引进与推广,以及在整合国际资源联合制作出品方面,迈向更深层次的合作与探索。
◆ 黄金阵容演绎七部传世经典 ◆
上海排练照
音乐会聚焦维也纳音乐剧双子星,著名作曲家西尔维斯特·里维与作词家米歇尔·昆策共同创作的七部里程碑式作品,涵盖《伊丽莎白》《莫扎特》《蝴蝶梦》《贝多芬的秘密》《玛丽·安托瓦内特》《贝丝女爵》与《王家的纹章》。其中不仅有德语音乐剧黄金时代的代表,更有在全球范围内创作的标志性作品。音乐会将以精彩选段并现场交响的形式,一气呵成呈现超过三十首经典曲目,带领观众穿梭于恢宏史诗与细腻情感交织的德语音乐剧世界。
西尔维斯特·里维的作品以其强烈的戏剧张力、旋律的丰富层次与情感的深度挖掘而著称。他巧妙融合古典音乐的结构感与当代流行音乐的表现力,创造出既具艺术高度又贴近大众审美的音乐语言。《伊丽莎白》中“我只属于我自己”自由意志的激情高歌,《莫扎特!》里天赋与挣扎的灵魂对话,《蝴蝶梦》中悬疑与柔情并存的心理描写……每一部作品皆展现出里维在音乐叙事上的非凡造诣。而这些作品之所以能超越语言与文化隔阂,正因其关切的是人类共通的命题:对自由、尊严与爱的追寻。
这些剧作不仅在德奥地区常演不衰,更成功输出至亚洲多国。由维也纳联合剧院(VBW)制作的《伊丽莎白》《莫扎特!》《蝴蝶梦》早已成为全球音乐剧迷心中的“必看经典”;而由日本东宝剧院制作的《贝丝女爵》《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家的纹章》,以及韩国EMK音乐公司制作的《贝多芬的秘密》,则进一步体现出里维作品跨文化、跨地域的持久生命力。
此次音乐会可谓众星云集,汇聚了九位欧洲德语音乐剧领域极具代表性与影响力的演员同台献艺。他们不仅是多部经典原版制作的核心主演,更以其深厚的艺术修养、丰富的舞台经验及强大的戏剧表现力,活跃于维也纳、柏林、东京等世界主流音乐剧舞台,在国际上享有广泛声誉。
安妮米可·凡·丹曾以德、英、荷三种语言在不同国家成功饰演《伊丽莎白》的主角“茜茜”,马克・赛博特则凭借在《伊丽莎白》中塑造的“死神”一角广受好评,卢卡斯・佩尔曼身为此次音乐会的制作人兼主演,曾出演《吸血鬼之舞》《日落大道》等多部重要作品,并获得奥地利政府授予的“金质荣誉勋章”。参与这次盛会的还有:曾主演《莫扎特!》的英格维·加索伊-罗姆达尔,在《鲁道夫:梅耶林韵事》《吸血鬼之舞》中担任主演的德鲁・萨里奇,此前已在上海出演《路德维希二世:国王归来》而为中国观众所熟悉的芭芭拉・奥伯迈尔,于《蝴蝶梦》中细腻诠释“我”这一角色的米莉察・约万诺维奇,多次饰演《伊丽莎白》中弗朗茨皇帝一角的安德烈・鲍尔,以及在《贝丝女爵》里生动塑造玛丽・都铎的维嘉・凡・通格伦。
除了星光熠熠的演唱阵容,本次音乐会更力邀近三十位中外精英音乐家组成现场管弦乐团,在音乐总监贝恩德·施泰科斯纳的执棒下,演绎里维笔下融合古典与流行的精彩乐章。
演出资料图
◆ 文化广场深耕十年拓展版图 ◆
今年适逢西尔维斯特·里维先生八十寿辰,这一跨越年龄与国界的音乐盛典,不仅是对他个人艺术生涯的致敬,更是中欧音乐剧文化交流的一座里程碑。正如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费元洪所言:“回看德奥40多年的音乐剧发展历程,尽管作品纷繁多样,但真正具有长久影响力、能够留下并广泛传播、特别在中国和东亚拥有众多拥趸的,还是里维和昆策两位先生的作品。做这样一台音乐会,既是圆里维老爷爷的梦,也是圆我们自己的梦。”而里维先生也动情表示,“能在80岁生日之际,于上海文化广场剧院举办这次音乐会,我感到无比荣幸与喜悦。”
2014年起,文化广场先后引进了《伊丽莎白》《莫扎特!》等经典德语音乐剧,文化广场持续拓展德语音乐剧演出版图,逐步建立起以上海为中心、辐射全国的德奥音乐剧受众社群。2024年,《伊丽莎白》以音乐剧版音乐会形式传奇回归,《蝴蝶梦》《路德维希二世:国王归来》音乐剧版音乐会相继在沪首演,再度刷新了上海观众对于德语音乐剧“高端、专业、优质”的认知。这十年,见证了上海文化广场与德语音乐剧的不解之缘,也彰显着文化广场在传统英语音乐剧谱系之外,不断拓展上海观众观剧视野和审美体验的初心。今年11月起,上海文化广场2025年末大戏再度拉开序幕,德语音乐剧双“顶流”回归上海,《莫扎特!》《伊丽莎白》音乐剧版音乐会即将再度掀起年末盛典的热潮。
此次音乐会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跨越文化与语言的艺术对话,彰显音乐剧作为世界性艺术形式的共鸣与魅力,也印证了上海作为亚洲演艺之都的开放姿态与文化包容。正如上海文化广场多年来所坚持的——“为观众选好戏,为好戏找观众”,优质的“演艺码头”必须致力于汇聚全球佳作,推动创作标准的提升和艺术表达的多元化。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