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风与歌声相遇,欢迎你们华东师大2025级本科新生!
2025-09-05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图、视频

暖风与歌声,在校门口不期而遇。华东师大“心节奏”合唱团,以一首《旅行者一号》欢迎新生。愿新生朋友们以此为起点,开启璀璨的大学新旅程。

9月5日,2025级华东师范大学本科新生的“青春奔赴”在此启幕。4157名青春洋溢的新同学,怀揣对未来的憧憬与对知识的热忱,从五湖四海汇聚华东师范大学校园,开启人生求知新章。

  ◆  一曲歌谣一件爱衣,指引新生路  ◆  

2025年,华东师范大学有序适度扩大本科招生规模,共录取新生4157人,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1600余所中学。同时,学校强化基础学科拔尖人才选拔,打造人才培养改革试验特区。

“你好,新同学”“ECNU等你已久”“新小花狮前来报到”……学长学姐们举着欢迎牌,为新生及家长耐心解答入学流程、宿舍分布、校园生活等各类疑问,帮助搬运行李,让初来乍到的新生们,第一时间就收获稳稳归属感。

在普陀校区的爱之坪上,“心节奏”合唱团惊喜现身,明快的节奏点燃了校园氛围,悠扬的歌声随风流转,将原本陌生的彼此轻轻联结,与华东师大的距离也在这动人的旋律里悄然拉近。“我们选择了这首《旅行者一号》,希望各位新生能够在大学开启新的旅程,能够交更多新的朋友,收获更多新的知识。”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3级学生、心节奏合唱团成员朱雯怡说道。

一旁的咨询台前,多位迎新志愿者正穿着统一的特别版白色T恤。“我设计的志愿者服装上印有ECNU字样和小花狮元素的青年志愿者群像,通过不同的志愿服务场景,传递出华东师大志愿者的热情与活力,也希望在每一位新同学心中播种下一颗志愿服务的种子,期待未来大家一起在更多的志愿服务工作中携手同行。”迎新志愿者、校研会同学朱柯羽介绍道。

  ◆  齐心出动共迎新章,温暖初相遇  ◆  

记者看到,各院系、书院精心策划并开展了多场特色迎新活动,让新生与家长在互动中感受校园文化,开启成长新篇。从活动策划到物资筹备,处处满含热情与真诚,给初来乍到的“萌新”,留下一段难忘的“华东师大初印象”。

“我们的就业率、保研率高吗?”“行政管理专业未来就业方向一般是什么?”公共管理学院团委书记、新生辅导员赵烁正在回应一位送孩子报到的家长连珠炮似的提问。赵烁告诉家长:“只要在大学积极上进、努力多做探索和积累,把自己的实践经历丰富起来,未来是一定不用担心的。现在还有点早,大一这一年就是多探索,先把基础课打好。”实际上,相比妈妈的操心,女儿章芮晨显得很自信,虽然之前对专业了解不多,但她认为,专业就业面还是很广的,“我希望通过大学的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

一旁的经管学院报到点位,师生们还见证了校友爸爸送女儿来母校报到的感人一幕。“三十年前,我的父亲送我来这里上学。今天,我送女儿来母校报到。见到故师旧友,非常欣喜。走在当年的老校园,倍感亲切。”新生家长、95级地理系校友杨刚亮说道。现场,几位志愿者还以一人四字的方式接力送出对新生的祝福:“祝大一的新生们万事顺意、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事事顺心、学业有成、好好吃饭,奋勇拼搏。”

在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最走“心”的礼物出现了。新生一进入报到点位,就能看到两个定制的手牌。这是两名心理学界“大拿”的Q版形象。其中一位是冯特,他被誉为“心理学之父”,于1879年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也是为心理学科奠定了科学的基石。还有一位是马斯洛,他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杰出代表,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至今仍在深刻影响着我们对人类动机与发展的理解。

志愿者告诉记者,正是受这些心理学先贤的启发,今年迎新,将心理学的元素与学院的历史文化相结合,设计出了一系列专属文创产品。比如一款印有学院建筑的Pad包,不仅实用,更承载着大家共同的记忆与归属感。还有一款爱心书签,单个是“心意”,而一个寝室四人收集齐全,便可拼成完整的“四叶草”——象征幸运,也更寓意着合作、联结与彼此支持。

“希望这些融入了心理学底蕴和心院历史的文创产品,能够陪伴大家度过充实而温暖的大学四年。愿它们时时提醒我们:不忘求学初心,不负青春时光,在心理学的道路上彼此激励、共同成长。”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李燕说。

报到当天,各书院院长还与新生家长举办面对面活动。大夏书院院长、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庞维国教授,与近300名新生家长围坐交流,从专业发展、心理适应、家庭教育等维度答疑解惑。孟宪承书院邀请新生为书院师范生实践基地的小朋友们传递暖心祝福,让新生提前触摸教师职业的温度,涵养教育情怀。

另据记者了解,华东师大今年将人工智能全面融入育人环节:开设近200门AI相关课程,推出“X+AI”专业、“AI+X”微专业、AI双学位等融合型学科与培养模式,引导学生开展跨学科、体验式、个性化学习;同步推进本研一体教学系统建设,以“最大原则性+最大灵活性”赋予院系更多自主权、学生更多自由度,适配本科教育改革需求。

新生与华东师大故事已翻开新页,未来,正在书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图、视频

编辑:李宇婷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