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拉花、沙画……工博会亮点抢先看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吴恺/图、视频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将于9月23日开幕,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9月12日展前探营,直击机器人咖啡拉花、流水线操作等精彩表演,工博会亮点抢先看。
先睹各种机器人的“十八般武艺”
走进节卡机器人位于闵行区的创新园区,记者在沉浸式产品体验与场景化应用观摩中,看到了各种形态的机器人表演“十八般武艺”。
机器人卖咖啡如今已属于人工智能界的“标配”,今年工博会的“进阶版”莫过于机器人给咖啡拉花。只见咖啡机前,两条机械臂“双臂协同”,一“手”握咖啡杯,一“手”提奶壶,跟人类咖啡师一样,一斜一转一点,一杯憨态可掬的天鹅拉花便生成了。
工博会开幕式开场秀上,节卡机器人还将演绎机器人沙画。机器人沙画表演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调试中,但可以看到,登场的将是一只机器仿生手。届时,它将在沙盘上作画。而机器人毛笔书法,则将落笔在扇页中。
一旁的工业流水线上,两台协作机器人分别在完成车灯装配和视觉脱落检。“我们这次亮相工博会的协作机器人负载上升到了30公斤,可以去做码垛、大扭矩螺钉拧紧等工作。”节卡具身智能业务创新团队负责人刘金明告诉记者,像给手机“拧螺丝”这样的精细工作,则是考验机器人的轨迹精度。“一台手机背部往往有30多个直径1毫米的M1小螺钉,用机器人装M1小螺钉在行业里很难实现,我们节卡机器人做到了,这对机器人抖动、对绝对定位精度要求都非常高。”
这背后,是节卡凭借自主研发的先进算法,实现超高平稳性与作业精度,重复定位精度可达±0.02mm,能精准完成各类复杂任务。
今年工博会上,节卡将面向全球首发JAKA EVO工业具身智能平台和具身智能家族。其中就有2025年推出的JAKA Lumi机器人。别看这个小小的机器人,它集成了移动底盘、升降柱、单臂6周协作臂的作业功能,同时还配备了2个3D相机。据介绍,Lumi集成了12自由度协同运动系统、智能升降模块及多模态传感器,5分钟即可完成开箱部署,适配商业零售、科研教育、生物化学、养老服务等多领域需求,推动具身智能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
同样是让机器人当搬运工,原理也是不同的,本届工博会将展示机器搬运工从点位编程到数据模型的升级。“这是我们的工业具身智能操作系统,从表面上看,它们都是在端盘子,之前是靠点位实现的,现在是靠数据采集模型训练实现的,在任何一个场景,换型都要快得多。”
眼下,数万台节卡机器人正奋战在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丰田汽车、施耐德、中国中车、立讯精密、星宇股份、东山精密、上汽集团等全球知名企业都有它们勤劳的身影。权威第三方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节卡协作机器人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1.9%,稳居首位。
此外,节卡机器人还积极参与中国天眼FAST运行维护、火星探测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以技术实力助力国家科研事业发展。
探访我国首个自主核电站“大脑”
本届工博会上,中广核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将携我国首个自主核级数字化仪控平台“和睦系统”、非核级数字化仪控平台SH_N、风机控制器“和睦长风”等和睦系列产品、Ue系列数字化成果亮相展会。
什么是“和睦系统”?“如果把核电站比喻成我们的身体,核电站内部上万台设备就相当于我们身体的器官和组织。”中广核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焕欣形象地比喻,“我们靠大脑和神经中枢来控制我们的身体,而核电站的‘大脑’和‘神经中枢’就是核电站的数字化仪控系统,也就是‘和睦系统’,它控制着核电站上百个系统、上万台设备的运行,对于保障核电站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和睦系统”填补了我国在该技术领域的空白,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目前,“和睦系统”应用于包括“华龙一号”“VVER机组”“高温气冷堆”在内的33台在运在建核电机组,实现了二代至四代核电技术和堆型的应用全覆盖,未发生任何安全偏差,保障核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80堆年。
“和睦系统”研制成功后,每台机组的数字化仪控系统下降了约5亿元,迄今已累计为国家节省超百亿元的建设成本。
“最重要的是,这项核心技术的掌握让我们国家的核电站建设从此不再受制于人,从而将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张焕欣介绍说,“当前我们正在研制满足100%国产化要求,兼具堆型通用性、技术先进性的新一代100%国产化DCS产品,打造新一代智能工控系统产品集,以保持‘和睦系统’在核电DCS领域的技术先进性。”
此番参展的自主研发非核级数字化仪控平台SH_N首次在大亚湾核电站30年大修中为机组成功“换脑”,将大亚湾核电站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组装式模拟控制系统改造为国产全数字一体化控制系统,核电机组自动化控制水平和本质安全得到显著提升,为全球在役M310核电机组提供了控制系统成功改造的样本。
展会上还可以看到中广核数科自主研发的风机控制器“和睦长风”,这是目前国内唯一同时取得海上、陆上大功率机组双应用的产品,携手中广核新能源和上下游企业实现产业应用,具备高性能、高可靠、智能化、易维护的技术优势。
目前,中广核数科正在积极建设贯通研发、设计、制造、测试、建造、运行、维护等核电全生命周期数据链的“数字核电”,通过控制技术、信息技术、运行技术、仿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打造特色“5T融合”技术,以赋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打造更安全、高效的智慧核电。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