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康大楼、四川北路、远香湖……读者心中的上海文化地标那么多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图
读者心中的上海文化地标都有哪些?一幅《武康大楼》唤醒观众的城市记忆。一本《我把城市用爱折叠起来》立体书,以红黄蓝三原色搭配音乐、Citywalk等都市场景,充满年轻活力。作为上海书展的重要延伸,2025上海书展东方悦读・Metro大都会城市文化地标征集活动成果展,9月19日在上海图书馆东馆揭幕。
此次城市文化地标征集活动,是2025上海书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自7月启动以来,面向全社会征集了1200余件创意作品,从中选出了300多件入选作品,以艺术语言勾勒出上海的东方韵味与都会活力,承载了市民对城市的热爱与创造力。
9月19日,2025上海书展东方悦读・Metro大都会城市文化地标征集活动成果展开幕式在上海图书馆东馆隆重举行。来自指导单位、主办单位、承办单位的代表,以及活动参与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场汇聚市民创意、展现上海城市文化魅力的盛会。作为2025上海书展的重要延伸,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12日,以多元艺术形式勾勒上海的东方韵味与都会活力。
策展人施晓颉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动情地讲述了对上海的深厚情感。他告诉记者,上海的文化地标不仅是外滩天际线与陆家嘴摩天楼,更是散落在城市肌理中的历史注脚与集体记忆锚点。上文提及的《我把城市用爱折叠起来》就是施晓颉的作品。这件作品和上海美术家协会荣誉顾问郑辛遥创作的《武康大楼》一起被制作成限量首发卡,成为上海文化地图的一部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注意到,其实市民读者眼里的上海文化地标相当多元。混知团队带来了《远香文化环》,通过丰富的视觉元素与生动场景,展现嘉定新城的文化特色与发展活力,让观众看到上海城市发展的新面貌。城市考古团队则将目光投向老城区,挖掘文学名人与街区的深厚联结,带来了《张爱玲@人民广场》《徐志摩@淮海路》《鲁迅@四川北路》三幅作品,让上海的历史文化在作品中更显鲜活,唤起观众对老上海的记忆与情感。
“每个地铁站都是唤醒城市记忆的文化开关。”作为本次活动投稿最多的创作者,Shelly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故事。为了捕捉每个站点的独特魅力,她反复梳理线路、实地走访,将文化内涵融入创意设计。“现在作品能在上海图书馆东馆展出并获奖,特别荣幸。”
联合主办方东方出版中心副总编辑刘佩英介绍,东方出版中心作为国家级出版机构,长期深耕上海文化领域,出版了《上海六千年》《人民的城市》《上海城记》《上海名物考》等相关图书。此次征集活动收到的作品涵盖插画、摄影、数字创作等多种形式,展现了上海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特色。未来,东方出版中心将推出融合出版产品、推动文创开发、加强跨界合作、优化内容生产流程,将“东方悦读·Metro大都会城市文化地标征集”这一公益文化活动品牌打造成上海出版和文创领域的特色品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图
编辑:李宇婷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