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图将设立“任溶溶纪念馆”,孩子们朗诵作品纪念任爷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有朋友问爸爸当年写的角色里有自己孩子的影子吗?我说其实并没有,更多是孩子们的共性与心声。”儿童文学家任溶溶之子任荣强9月22日在静安区图书馆“流淌在文字里的童心童趣——纪念任溶溶作品朗诵会”上说。可以说,虽然任溶溶辞世已整整3年,但他似乎非但没有离去,反而离孩子们更近了。
2022年9月22日“没头脑与不高兴”之父任溶溶老先生以百岁之龄去世。正值3周年纪念日举行的此次朗诵会由静安区图书馆与静安区作家协会主办,常熟幼儿园与上海教育出版社协办。任老生前在静安居住、学习、生活、写作了整整80年。这3年来,静安也正在以种种方式来留存和呈现任老所留下的珍贵印迹。
3个月前,在儿童文学作家、上海作协副主席殷健灵等名家的倡导下,“任溶溶数字图书馆”已正式启动上线。而线下实体的“任溶溶纪念馆”也指日可待。静安区文旅局副局长华祥义昨天透露,他们未来计划设立“任溶溶纪念馆”——在静安区图书馆二期改建工程中,将选择合适空间设立任溶溶图书馆,介绍其生平贡献,陈设著作译作,举办故事会、读书会等活动,让充满童心童趣的作品润泽一代代小读者的心灵。
在朗诵会上,记者见到了任溶溶之子任荣强。他表示,其实作为子女,他们对父亲的文学影响力也是在父亲辞世之后才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父亲的作品可谓是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所以才会在去世后不断获得纪念和追忆。“整整三年过去了,很欣慰还有这么多新老朋友惦记着父亲,因他相聚。”任荣强认为,父亲的作品那么受到关注,是因为他真心爱着孩子,这种爱不是只针对子女的,而是给所有孩子的爱。
常熟幼儿园的孩子们通过儿歌朗诵、皮影戏、创意艺术和舞台剧等形式,生动演绎《好朋友》《我牙,牙,牙疼》《这是一幅画》《我给小鸡起名字》《最大的小巴士》等经典作品,传递出任溶溶文字中蕴含的童心、智慧与温暖,展现了文学与艺术融合的感染力。活动通过馆、校、社多方联动,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文学启蒙与经典传承,是对任溶溶文学作品的温馨致敬,也有效提升了公共图书馆在少儿阅读推广与社会教育中的影响力。
任溶溶是一代儿童文学名家。他不但创作了《没头脑与不高兴》等一批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还翻译了《夏洛的网》《安徒生童话》等世界儿童文学经典,总字数逾千万字,作品影响了几代中国儿童的成长。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