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中秋,二次元游戏联动上海灯彩,Z世代非遗人助力非遗走近年轻群体
2025-10-06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当灯光骤然亮起,柔和的光晕穿透轻薄面料,在空气中漾开一圈圈涟漪。一只鲸鱼的轮廓愈发清晰,圆润的身体透出几分憨拙可爱,尾鳍轻扬,仿佛下一秒便要摆动游弋,潜入一片蔚蓝的深海。这一刻,它不再是《蔚蓝档案》里活在屏幕中的二次元游戏角色,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灯彩第三代传承人张菁毅,以指尖温度捏塑、用匠心浇灌出的实体艺术。传统技艺与二次元,在此刻完成跨次元的牵手。

由悠星网络发行的热门二次元游戏《蔚蓝档案》今天开启“秋星曜野,桂月垂光”主题活动,特别推出由张菁毅亲手打造的“鲸鱼灯”——该作品以小鸟游星野关联的“鲸鱼”元素为灵感来源,将游戏设定与传统中秋“赏灯”习俗巧妙融合。

一盏鲸鱼灯

照亮海派非遗的守正创新

据悉,同步开启的线上互动板块中,包含《蔚蓝档案》中秋主题创作征集、小鸟游星野同人绘画创作征集两大活动,鼓励玩家发挥创意,通过手书动画、手工作品等形式分享对角色与节日的理解,活动周期将持续至10月26日。多款主题周边也随之上线,满足更多玩家收藏与消费需求。

提及灯彩,许多人脑海中会浮现出节日里街头闪烁的绚烂光影。作为极具东方美学特色的民间工艺美术,灯彩自古便是承载节日情感的重要载体。上海近代灯彩形成了宫灯、纸灯、立体动物灯等几大类。其中立体动物灯造型生动有趣,工艺精良,为“江南灯王”何克明独创,在全国灯彩艺术中独树一帜,成为海派灯彩的一大特色。他的动物灯彩博采南北灯彩之精华,以动物骨架的解剖为依据,运用搓、扎、剪、贴、裱、糊等工艺扎制而成,造型充满灵性,工艺制作精巧。2007年,以“何克明灯彩”为代表的上海灯彩入选第一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其进一步获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份凝聚着海派匠心的技艺从此有了更坚实的传承根基。

如今,这份沉甸甸的匠心传到了1999年出生的张菁毅手中。2018年,她怀揣对传统技艺的热爱,走进上海工艺美术有限公司工艺美术研究所,师从上海市级非遗传承人吕协庄学习灯彩技艺。七年时光里,她与铅丝为伴、与面料相守,一捏一糊间,渐渐摸清了这门老手艺的“脾气”。在张菁毅看来,年轻不是传承的“短板”,而是创新的“密钥”:她既坚守老师傅们用白炽灯与绸缎制灯的传统讲究,也积极尝试LED灯带、织锦、涤纶等现代材料,力求实现节能与美感的兼顾;她熟练掌握“匀、正、紧、挺、齐、艳”的传统技法,也精准捕捉年轻人喜爱的“通透感”“软萌风”审美偏好。这份“承古不泥古”的开放态度,让她与悠星网络的联动水到渠成。

“刚开始接触《蔚蓝档案》时,我深入了解游戏的世界观,发现小鸟游星野对鲸鱼有着特殊的情感联结,在众多海洋生物中最喜欢的就是鲸鱼。所以我选择了鲸鱼作为这次联动的主题,让二次元元素与灯彩技艺自然交融。”张菁毅回忆道。鲸鱼流畅的弧线体型,本就与立体灯彩的塑形逻辑高度契合;而游戏中“如气球般轻盈透光”的视觉风格,更给了她材料革新的灵感。

 为了更好地还原游戏角色,她反复调整设计稿,用铅丝精准弯出骨架,之后用棉花纸包裹骨架防锈定型,随后以纸钉仔细固定——偏差一点整体形态便可能失真;最关键的是面料,她最终选用轻透的雪纺与涤纶替代传统绸缎,让光线温柔渗透,仿佛鲸鱼自然发光,与游戏中的视觉效果高度契合;最后再细心剪出眼部纹样,一点点粘贴到位。一盏仿佛会呼吸的鲸鱼灯,就这样在指尖诞生。

二次元赋能

让传统文化“游”入年轻视野

令张菁毅惊喜的是,记录鲸鱼灯制作过程的定格动画《神奇鲸鱼在哪里》上线后,迅速在玩家群体中引发热议。玩家纷纷留言“原来非遗灯彩能这么可爱”“想拥有同款鲸鱼灯”。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泛二次元用户规模从2017年的2.1亿增至2025年的5.26亿,实现近1.5倍增长。这背后,不仅是中国二次元文化产业的蓬勃生长,更是年轻一代对优质文化内容的强烈渴望。

而这已是悠星网络今年内第二次与上海非遗合作。今年3月,悠星网络携手中国音数协游戏博物馆推出“游戏博物馆里的剪纸奇境”线下展览,将《蔚蓝档案》中龙华妃咲等角色化作上海剪纸上的灵动形象,吸引大批玩家打卡、购买周边。从“剪纸”到“灯彩”,这份延续也并非偶然——徐汇区作为上海游戏企业的集聚地,集聚了包括悠星网络在内的产业力量,也蕴藏着上海灯彩、上海剪纸等丰富的海派非遗资源,这不仅让“游戏+非遗”的联动有了天然的便利,也让传统文化在与新兴产业的融合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上海正通过《上海市关于支持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的若干举措》,大力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鼓励互联网企业讲好上海故事。作为扎根上海的游戏企业,悠星网络与上海灯彩的此次合作,正是对这一政策导向的积极响应——既让游戏突破娱乐载体的局限,成为传递传统文化温度的桥梁;也让灯彩摆脱“节日点缀”的单一定位,升级为融合现代审美与传统匠心的“活态艺术”。悠星网络全球发行副总裁秦斯尧表示,企业将始终坚持“游戏+”的创新发展路径,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海派文化元素,以数字文化产品为载体,生动讲述上海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对上海灯彩而言,与二次元游戏联动不仅拓宽了传播路径,让更多年轻人认识到灯彩之美,更丰富了创作题材,为传统注入潮流基因。”让张菁毅备受鼓舞的是,不少玩家已经萌发想要学习制作上海灯彩的想法,“其实入门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比如可以从最简单的两片式灯彩、一笔成型的图案做起,再加入一些自己喜欢的二次元元素,就是独一无二的作品。”张菁毅表示,在她的工作台旁,已经放着好几张新的设计草图。她开始琢磨,下次能不能把更多二次元游戏角色做成灯彩,创造出非遗的更多可能性。

“期待与更多游戏企业合作,上海灯彩里藏着海派文化的包容与创新,我想把这份独特魅力传递出去,让更多年轻人知道,老手艺也能成为时尚单品,传统文化能照亮更远的地方。”指尖轻触星野鲸鱼灯的面料,张菁毅的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