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亮相高校“开学第一课”的数字人,原来是师生团队自主设计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文、剪辑 受访者/图、视频
“哈喽,校长、老师,还有2025级电机‘新伙伴’们,我是你们的专属搭子——数字人电机‘小e’。以后我们不仅能在实验室焊电路、画图纸,还能跟着企业工程师‘产研共育’再也不用愁。”10月10日,上海电机学院“开学第一课”会场内,身着工服外套,内搭白色衬衫的虚拟数字人“小e”一亮相,瞬间抓住全场师生的目光。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数字人角色由上海电机学院师生团队设计制作,为何要设计这么一款数字人?师生团队如何设计数字人,参与的学生又有哪些收获?
“电机小e”诞生记
展现卓越工程师形象
谈及数字人“小e”的设计理念,数字人师生团队负责老师、上海电机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讲师黄喆说,“我们设想让‘小e’以工业工程师的现场工服形象出现,搭配工服和夹克等配饰,直观传递工程师特质。”黄喆告诉记者,为了让数字人更贴近新生认知、契合00后审美偏好,团队反复调整形象细节,最终确定的“小e”,有着阳光青年的面部特征,既充满正能量,又能让新生感受到零距离的亲切感。
“AI生成存在随机性,有时为了得到理想的角色细节,我们要反复修改输入词,一个面部原型可能要调整十几次。”黄喆说道,从接到学校设计数字人的需求,到设计数字人再到生成数字人视频,整个周期大约耗时两周半,时间紧迫。在这样的情况下,之所以让学生参与到数字人项目,因为这些学生上学期有上他的《智能模型:生成式产品设计》课程,他希望通过实践项目让学生探索AI在设计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结合AI技术的闭环的设计流程。在技术层面,团队使用的都是国内自主研发的AI模型,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水平。
开学第一课的“数字惊喜”
传递育人力量开启新篇章
数字人“小e”以新生代表的身份在开学第一课上发声,不仅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更让学校的育人理念以更生动的方式触达新生。龚思怡校长指出,在“制造强国”与“新质生产力”国家战略背景下,选择电机学院就是选择了一条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命运的成才之路,激励新生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勇担时代重任。
围绕“卓越现场工程师”的核心能力画像,王宏志副校长给出答案——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及全球视野格局。他谆谆告诫新生要“打好理论基础”,必须“主动拥抱实践”。朱洪春副书记以“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为核心,告诉学生要以德立身,以智启慧,以体强健,以美润心,以劳砺志,为新生描绘了一幅完整的成长成才蓝图。
“数字人新生代表和开学第一课,让我明晰了学校对接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培养卓越现场工程师的使命担当。”机械类2512班的贺同学说道。
从虚拟到现实
学生在设计中收获成长
“我们身处数字时代,希望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学校鼓励创新、支持打破思想壁垒的信号。”学工部部长张珂表示,“小e”的出现,正是为了成为新生大学生活的有效“连接者”。
“当初加入团队,就是因为对数字人技术好奇,想亲手把一个虚拟形象从无到有创造出来,觉得让虚拟角色解决实际问题特别酷。”团队中的韦海胜同学就读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他的话道出了学生参与项目的心声。团队中的米源同学就读于物联网工程专业,“参与AI数字人设计的过程让我掌握了如何将抽象的创意转化为直观的视觉方案,并能够清晰地阐述设计思路。这不仅提升了我的建模技术,还锻炼了我的可视化沟通能力。”米源说道。在合作中,学生们掌握了专业设计软件,学会了如何快速生成多个角色的面部原型。
在黄喆看来,项目不仅是一次数字技术的应用,更是一次教学相长的实践,“学生能从单一维度把控数字人演绎,但多维度整合需要师生共同发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能力提升显而易见。”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文、剪辑 受访者/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