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经济观察|全城都是“周同学”?一张演唱会票根如何撬动全域消费流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林千惠/文、图
10月9日至10月11日,周杰伦在沪开唱。三个场次,每场吸引超6万人进场,刷新上海体育场演唱会单场观众人数最高纪录,三场累计超过18.4万人。而演唱会预热至巡演期间粉丝们不仅热情奔赴演唱会现场,更在上海整座城内“文化巡礼”。在上海旅游节花车巡游,周同学“周游夏日”花车成为人气最旺花车之一;上海东方明珠塔下,将巨型“周同学”雕像与东方明珠塔框入相机内成为“杰迷”的“必打卡”;上海博物馆内,“了不起的老祖宗——周同学的时空奇遇记”主题艺术秀开展。
东方明珠塔下的“周同学”
“上海正在变成周杰伦‘痛城’。”网友说。演唱会的能量不再局限于场馆内的几小时合唱,而是向整座城市渗透、延展:从座席区挥舞的荧光棒,到串联城市地标的主题公交路线,再到“周同学”市集与限定快闪店……以情感共鸣为引擎、以全域场景为载体,上海以“痛城”模式,融合青年们的文化认同与消费动能,拓展“演唱会经济”的青春新边界。
“痛城”打卡,粉丝热情勾勒“追星地图”
“我晚上去看演唱会,就趁着白天来打卡。”22岁的李同学拿着手机,与东方明珠塔下的“周同学”雕像“咔嚓”自拍。从江苏特地赶来的他感慨,在上海,他真正体会到“整个城市陪我一起追星”的快乐感。他拿出手机,分享此次“周同学”雕像的六个打卡点照片,从地标性的东方明珠塔,到年轻人聚集的静安大悦城、美罗城,他打算一口气全收集一遍。
许多“杰迷”都在跟着“周同学”的脚印游览上海。“我来过上海许多趟,但都是从外滩看东方明珠,这次因为要收集打卡,惊喜地发现原来还有‘塔下’的角度。”00后龚同学说。她提着购物袋,从人群熙熙攘攘的明珠生活美学咖啡馆“周同学”快闪店出来,此次购物,她一口气购买了超600元的物件,不忘打卡盖章。为了兑换粉色票面的“寻找周同学公交专线”纸质票,她还要再赶赴静安大悦城。在小店里,她遇见许多同好,感觉“整个城市都变成了打卡点”。
“周同学”快闪店商品
这座“为爱奔赴”的城市,不仅在空间上与粉丝同频,也在文化上实现共振。上海博物馆推出的“周杰伦主题特展”,被来自山东的95后廖女士视为此行“彩蛋”。作为一名博物馆爱好者,她惊喜地发现,展览中既有周杰伦的元素,也有许多文物展出。“‘周同学’的潮流符号与上博的古典文物交织在一起,既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厚重,也感觉十分青春潮流,这种连接方式非常独特,也很‘上海’。”
票根新用,“水陆空”联动多元场景消费
10月10日下午6点,来自重庆的85后陈女士兴冲冲地来到美罗城B1中庭,周杰伦的品牌“范特西”快闪店因无货已停止排队,但美罗城外的“周同学”主题市集仍热火朝天,其中的快闪店更是排起长队。“虽然没有买到‘范特西’,但买了保温杯、车载香薰节奏灯。”她展示“战利品”,车载香薰节奏灯售价118元,保温杯169元。同时,她还在美罗城吃饭、购物,消费了372元。
根据明星演唱会的商业消费优惠惯例,一些演唱会区域周边商家会设定粉丝可凭演唱会门票进行折扣优惠。此次周杰伦演唱会也不例外,如上海徐汇商场宜家家居凭当日演唱会门票可在宜家瑞典风味餐厅享受8.8折。亦有商家“反哺”偶像周边的情况出现,美罗城针对粉丝推出“消费满额优惠”,粉丝当日在美罗城消费满299元,可凭消费凭证领取美罗城限定“寻找周同学周边”一套。而徐汇区文旅局表示,徐汇区推出的“票根+”优惠,凭票根住周边酒店享客房直降、商圈消费折扣等福利,带动演唱会期间场馆周边酒店预订率超80%,同比提升25%。
不仅是商圈消费,上海这座“痛城”还以“水陆空”联动的形式,让消费场景从单点的演唱会、各类快闪店覆盖到城市文旅的线与面,在陆上场景上,推出“寻找周同学公交专线”运营,六款限量版“周同学”主题公交亮相,并联合滴滴推出周同学网约车、粉色共享单车等,而在水上场景上,浦江游船、苏州河游船及黄浦江轮渡融入周同学主题元素,同时,静安大悦城也推出“周同学”摩天轮轿舱。此外,在9月末,“周同学”还出现在上海国际旅游节花车巡游的队伍之中,并成为最受欢迎的花车之一。
“在上海,我收获的比我以为的多得多。”廖女士感慨。来上海之前,她只有演唱会门票并订了酒店,但准备回家时,她乘坐“周同学”主题游船游览了苏州河,去过许多商场,还带走快闪店里的“东方明珠限定明信片”“城市恋曲系列徽章”。以一场演唱会为起点,通过城市文化地标打卡、博物馆联动、主题公交等方式,上海抓住多样的消费场景,文旅商体展共联动,将场馆内的演唱会,升华为一场融合记忆、情感与探索的海派青春体验。
IP共创,公共空间享沉浸式体验
在上海的城市空间里,偶像的形象不只是舞台投影,更是城市青春经济的参与者。周杰伦的二次元化身,即粗眉毛、嘟嘟脸的“周同学”IP形象,以Q版姿态融入上海的街区与商圈,与粉丝连接在一起,完成情感与消费的双重辐射。他的雕塑既现身各大地标,成为粉丝和路人的打卡背景,又在快闪店成为符号标志,变成手办、盲盒公仔和徽章上的图案。
记者在明珠生活美学咖啡馆看到,不少粉丝拍照“周同学”玩偶公仔,或在挑选主题盲盒。“我最想要粉色的‘周同学’公仔,因为很可爱。”龚同学抽中了“周同学”蓝色的“馋嘴小猫”公仔,有些遗憾地表示。
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陈庆军教授解析,明星IP通过萌化、Q版化的“二创”方式进行形象转化,本质上是为了适应更广泛人群的审美偏好:“像‘周同学’这种形象设计与真人之间的形式分离,在符号学上是成立的,其核心在于与受众建立起强烈的情感连接。”对消费主力的年轻粉丝而言,这些Q版形象既承载了对偶像的情感延伸,又具备潮玩收藏的时尚属性。这种双重吸引力下,巡演期间的上海给予了充分的“痛城”空间,让偶像IP自然嵌入公共空间,粉丝通过打卡、消费,能进行深度的IP沉浸式体验,也为如商城、文化地标的传统消费空间注入了新内容与动力。
这种上海文旅与明星的“IP共创”并非孤例。上月进行巡演的乐队五月天,同样在城市空间中展开“痛城”互动。由东方明珠塔8号门步入,可爱的“五球”装置伫立在人流之间,而塔旁的“Mayday Land”快闪店中,琳琅满目的“五球”周边商品让粉丝在消费中延续情感体验。无论是“周同学”还是“五球”,都让青春热度成为上海最具感染力的经济能量。
五月天“五球”周边商品
“我们在选择如‘周同学’这类IP时,核心是追求一种‘神形兼备’的合作:既看重周同学IP的精神内核与上海城市气质的深度契合,也看重其视觉形象的可塑性、庞大粉丝群体与我们核心旅游客源的高度匹配,从而实现从流量到留量的精准转化。”市文旅局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
“痛城”为“磁”,探索可复制的高质量文旅范式
从一场演唱会衍生成全城“痛城”,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党宁指出,这既是粉丝体验的需求升级,也是明星IP价值最大化的内在驱动,而上海文旅正以此为“磁石”:“将演唱会流量转化为城市全域消费流量,是实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捷径。”
在演唱会期间,“周同学”与上海衍生出博物馆合作、快闪店、商圈联动的多种形态,一方面体现了明星个人核心IP的强度与包容度、专业化的IP运营与授权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也展现出在城市落地时“内容—场景—商品”优秀的闭环设计。“例如通过一部音乐纪录片(内容)为线下博物馆(场景)引流,博物馆的参观体验又催生了对限定衍生品(商品)的购买欲望,商品本身又成为新的传播内容。”党宁说。
而在“痛城”现象中,上海将分散的文旅资源、商业空间和IP内容高效匹配在一起并快速落地执行,也反映了其优秀的城市文旅运营操作系统,如基于对城市消费大数据的分析,上海相关机构与商业公司能够将最合适的IP内容推荐给最匹配的商业空间,实现资源效率最大化。而卓越的执行与标准化运营能力,则将“痛城”这类复杂活动拆解为数百个可执行、可管控的子项目,确保从策划到落地的全过程高效、有序。
同时,“痛城”的经济现象也为上海测试了一种可复制的文旅模式。“上海在积极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过程中,这套打法可以复用于其他大型文化IP活动。”党宁表示。比如可进行“IP—人群—空间”精准匹配模块,通过深入理解IP的核心精神与粉丝画像,然后在城市中寻找气质相投、客流匹配的物理空间(商圈、场馆、街区)进行植入,确保“对的人在对的地方遇到对的内容”。此外,可以将成功的要素模块化,例如:主题展陈模块(博物馆展、快闪店)、衍生品开发模块、数字互动模块(AR打卡、线上集卡)等。一旦新的IP落地,便能“像搭积木一样快速组合这些模块”。
市文旅局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对于“痛城”“氛围感”营造的理念和运营模式完全可以常态化,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复制“底层方法论”——即精准定位、跨界联动与数字化赋能,而非简单复制某个具体IP:“要让上海持续成为话题中心,就必须像这次周同学活动一样,依靠多元IP和内容的持续创新与迭代,让城市本身成为一个永不落幕的‘超级文化IP’。”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林千惠/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