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核驱动,全球视野:上海财经大学MIB项目培养新时代国际商务人才
在全球科技革命纵深演进、地缘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正经历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关键跃升——未来三十年,一批具有全球资源配置力的中国跨国企业必将崛起。当下的“企业大出海”,正是这一历史进程的序章。未来的国际商务人才,既要驾驭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智工具赋能跨境业务创新,更要深谙国际经贸规则博弈、ESG治理、区域产业链重构等复杂场景下的战略应对;既需扎根中国经济实践,更要具备全球视野与跨文化领导力。
时代命题在前,高等教育责无旁贷。作为以经济管理学科为特色的“双一流”高校,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商务硕士(MIB)项目(上财国商)积极回应国家战略需求,深耕“国际商务”专业本质,紧扣“数智化”与“国际化”双轮驱动时代主线,提出“扎根上海 面向全球:基于‘数智能力+国际规则’双核驱动”的人才培养理念——以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区位优势为依托、以数智技术赋能人才培养为引擎,以国际规则研习与全球治理能力塑造为基石,强调“懂中国、通全球、精数智、研规则”,着力培养能够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服务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复合型未来商业领袖。
专业深耕、持续迭代,培养方案呼应时代需求
作为全国首批MIB教育单位之一,上海财经大学自2011年开始设立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学位点。十余年来,上财国商立足上海地缘优势,服务国家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持续迭代培养方案,以呼应时代需求。
2025年5月,在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举办的“关税2.0时代中国经济韧性系列论坛”上,上海市商务委员会总经济师罗志松表示,在全球化格局深刻变革的今天,企业不仅需要关注产品、技术和服务,还要关注政策、地缘政治和安全等因素,企业家比以往更需要具备宏观思维。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上财国商推出了2025版培养方案,升级“全球贸易与金融”“全球经济与产业分析”“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三大培养方向,课程体系涵盖国际投资、数字贸易、全球供应链等核心领域,强化人工智能在商务数据分析、中国产业发展等领域的研究,同时通过国际经济政策等宏观视角,系统性培养能驾驭复杂国际环境、具备全球视野与战略思维的高级国际商务人才。
扎根上海、服务中国,纵深发展提高实践能力
上财国商依托上海地域优势,高度重视专业教学与产业实践融合。通过“【上财国商】系列讲座”、“实践导师交流沙龙”保障产教融合的宽度,通过与实践导师合作开设如《企业估值与财务分析》等实践课程拓展实践教学的深度,通过“【走进上海】企业调研” 将专业教学与行业实践相结合,带领学生“走百城、访千企、读中国”,强化实景感知。2025年,上财国商新增了《商务调研与案例研究》、《国际商务前沿专题》等特色课程,进一步提升学生在真实商业场景中应用专业知识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与素养。
面向全球、胜任卓越,培育MIB国际组织人才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加强全球治理人才队伍建设,突破人才瓶颈,做好人才储备,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有力人才支撑。自2015年起,上财国商聚焦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需求,在国内率先开展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方向,采用国内学习、海外高校学习、海外实习相结合的方式,成建制培养具有中国情怀、通晓国际规则、胜任国际组织工作的高端国际商务人才。经过十年发展,MIB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方向已累计输送51名学生赴联合国总部、世界贸易组织、欧洲经济委员会、联合国开发署、国际农业发展基金、拉美经济委员会等国际组织实习,其中5人留任国际组织,在全球舞台上表达中国声音,分享中国智慧,为我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作出贡献。
“1+1+X”,加快MIB人才培养数智化转型
在全球科技革命纵深推进的背景下,上财国商项目积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浪潮,构建“1+1+X”的课程建设方案——新增1门AI素养公共课《人工智能前沿与产业趋势》;新增1门专业必修课《数字贸易》;升级X门专业课程《数智时代下的中国产业发展》、《人工智能环境下的商务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国际商务前沿专题》等。
此外,上财国商还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管理模式、师资培训等全链条开展AI赋能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推动AI融合教学、建设智慧教室、开展混合式学习,全面提升学生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分析能力与创新思维,培养能够驾驭智能技术的复合型国际商务人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