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浪碰撞美妆潮玩
编者的话
当科创园区的实验室灯光与舞台追光交汇,当千年时辰纹样遇见潮流“谷子”设计——第四届青春上海大学生音乐节带来的七小时音乐派对,已然超越了普通文化活动的范畴,成为观察当代青春经济发展的一个鲜活样本。
青春经济从来不只是简单的消费行为,而是年轻人用创造力书写的生活主张。大学生音乐节巧妙地构建了一个多元融合的场域——音乐不仅是听觉享受,更是情感共鸣的纽带;潮玩不只于新奇外观,更是审美表达的载体。更重要的是,它让青春经济从单向消费转向了双向共创。大学生乐队在专业舞台上实现梦想跃迁,留学生在这里找到文化认同,学生项目获得展示机会,这种参与感与获得感,正是青春经济保持活力的核心密码。
上海正在建设的青年发展型城市,需要的正是这样能够激发青年主体性的平台。青春经济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创造了多少即时消费,而在于它如何让年轻人的才华被看见、创意被尊重、梦想被滋养。当城市愿意为青年搭建舞台,青年必将以最精彩的演出作为回报。这才是青春经济最具生命力的发展逻辑——不是简单地迎合年轻人,而是与他们共同成长。
音乐节现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丁文佳/文 施剑平 郭容/图 郭容/视频
日间潮玩、夜间音乐,从踏上松软草地的那一刻起,一场持续7小时不间断的文化体验就已开启。10月18日,第四届青春上海大学生音乐节活动暨美妆潮玩生活派对活动在位于奉贤的南上海科创中心南广场举办,通过音乐演出与潮流消费的深度融合,构建起展示青年活力和创造力的沉浸式平台,进一步推动青春经济特色化发展。
观众挥舞灯棒。
踏上专属舞台
音乐梦想从萌芽到绽放
夜幕降临,南上海科创中心主舞台灯光骤然亮起,音乐划破夜空,已经第三次来到青春上海大学生音乐节的千败乐队作为助阵嘉宾,正式拉开演出序幕。再度回归,他们带来了两首新创作的歌曲《暂停》和《给渺小的你》,“我们坚持创作自己认为好听的音乐,比如Punk曲风,并且也会思考更多的创作题材和音乐可能性。”从一支校园乐队到如今的专业乐队,千败乐队珍惜每一个舞台。“青春上海大学生音乐节为学生乐队提供相对专业的舞台和设备,对于很多新乐队来说是难得、珍贵的体验机会。”
以音乐为媒,持续打造“为优秀原创青年歌手打造专属舞台,为青年人提供社交空间”的专属城市名片,是青春上海大学生音乐节创办以来的初衷。今年,第四届青春上海大学生音乐节在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的指导下,由青年报社、共青团上海市奉贤区委员会、奉贤区文化旅游局、奉贤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办公室主办,上海九棵树艺术基金会、东方美谷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协办,为了进一步发掘校园音乐人才,增强校园与城市周边社区互通连接,现场启动2025—2026青春上海大学生音乐季和奉贤区大学生“WE来青年营”,将共同有机融入“上海文化”品牌建设,助推文旅新风尚。
“校园歌手代表着音乐梦想萌芽待放的状态,那份无畏、青春和表达欲,都是旺盛的状态,现在有非常多厉害的年轻音乐人!”作为助阵明星,全能音乐制作人郭一凡以代表作《有我呢》亮相,与台下观众的合唱形成完美和声。近年来,他为众多一线艺人担任专辑制作人,2025年更是先后担任单依纯、郁可唯等艺人演唱会音乐总监。对于眼前的校园歌手,他不忘鼓励,“如果你以后可以靠音乐生存,甚至生活得还不错,不要忘了你曾经对音乐的爱! 磨炼自己、找到自己的声音!”
全能音乐制作人郭一凡携代表作精彩亮相。
以音乐为纽带
感受独特校园文化
这场持续3.5小时的音乐派对,以高校原创力量为基底,叠加专业嘉宾的舞台魅力,构建起青春与梦想交织的声浪矩阵。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街舞社团韩艺社的街舞表演动作精湛,与舞台灯光精准同步;上海音乐学院唐甜甜、刘泽宇,同济大学陈黎早,复旦大学丁一,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林桓羽,上海大学玉兰学生艺术团泮池之声乐队,复旦大学医学院C57乐队,同济大学和谐常数乐队等来自多所高校的校园歌手和乐队轮番登场,现场观众自发打开手机闪光灯,将夜空装点成银河般璀璨的星海。东方广播电视台103.7DJ卢卡斯作为嘉宾主持,也在现场分享他对流行音乐独特的见解。
上海音乐学院的唐甜甜和刘泽宇演唱的是《落叶归根》《这世界那么多人》,“我们希望传递具有人文关怀和情感共鸣的作品,还要兼顾经典与当代审美的平衡。”比如《落叶归根》歌词探讨了“根脉”与“归属”这一永恒命题,引发大家对文化认同与情感连接的思考;而《这世界那么多人》描绘人与人之间的相遇与陪伴,契合大学生群体对情感表达与精神共鸣的需求。这也是他们眼中青年需要的音乐,“音乐应当贴近年轻人的生活与内心,能真实反映喜怒哀乐、困惑与向往;同时也应具备一定思想性与艺术性,能激发思考、拓宽审美,甚至提供一种向上的精神指引。”
青春上海大学生音乐节的舞台,更被他们视作思想与情感自由流动的场域。“我们非常珍视这种同龄人之间通过音乐建立的无形纽带,也感受到校园文化所特有的开放、包容与活力。在这样的氛围中演出,更像是一次集体情感的共融,令人难忘。”
来自摩尔多瓦的留学生安瑶特意前来为同学加油,她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美声演唱专业,对现场的中文歌表现出极大兴趣。“我学中文已经有一年时间了,但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尤其是在唱歌时,中文发音和说话时是不一样的,所以我的挑战是在唱歌的时候也要把中文发音唱正确。”这次观摩经历,也让她决定接下去更认真地钻研中文歌发音,“我很喜欢中文歌曲,因为旋律浪漫、好听,而且在演唱的时候,我的嗓子会感觉很舒服。”
下午的美妆潮玩生活派对活动率先聚拢人气。
青春经济正当时
舞台背后也精彩
舞台不远处,南上海科创中心就在身后。创业工位与鼓点同频,实验室灯光与追光并肩。南上海科创中心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地上面积10万平方米,按照“科创社区,活力街区”的定位,聚焦“科创策源、成果转化、产业孵化、生态打造”四大功能,旨在打造一个空间与功能有机融合的高品质园区。这里通过音乐节转型为青年打卡地,也见证着南上海科创中心的文化赋能。
当日下午,美妆潮玩生活派对活动就已率先聚拢人气,并一直持续至与演出同步进行。这场市集藏着穿越千年的“时辰奇遇记”,以“未、申、酉、戌”4个古韵时辰为线索,串联美妆颜究所、潮玩造物局、美食补给站、露营松弛区四大区块,结合趣味任务与终极挑战,打造沉浸式“闯关+解压”双重体验。紫燕百味鸡IP“胖燕”以其“紫门首席美食官”萌趣形象亮相,成为现场人气焦点,将其“快乐美味”的品牌理念融入青春氛围。可口可乐互动区域集中了各种打卡小游戏,“一路畅赢”就可以获得品牌周边礼物,“喝得爽、赢得爽、玩得爽”,三重享受为音乐派对加满畅爽能量。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依托上海市院校创业指导站开展科创文创融汇教育活动,苜艺千蓿、金翠云冠等学生项目集AI设计、数字媒体于一体,展现学生将前沿科技转化为文化创意的实践能力与创业潜力。
另外更有文化与潮流的惊喜联动,以奉贤锦带纹样为灵感,融入国潮“谷子”设计,将纹样里的吉祥寓意藏进吧唧、冰箱贴、贴纸等随身小物里,让传统美学玩转生活。
主办方透露,未来将继续探索音乐节结合青年生活方式的新模式,持续推动青春经济与区域发展的深度融合。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丁文佳/文 施剑平 郭容/图 郭容/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