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一批科学高中或12年一贯制学校,上海高中将迎来这些变化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高起点新建、改扩建一批优质普通高中和完全中学;试点长学制贯通培养模式,支持优质高中向下延伸、优质初中向上延伸办学,推动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完中和含高中的一贯制学校;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等协同育人,聚焦STEM教育培育一批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建设一批科学高中……10月20日,上海市教委发布《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从学位供给、教学改革到特色办学全方位发力,旨在打造“公平、优质、多样”的高中教育体系。
优化高中教育资源配置布局
试点长学制贯通培养模式,建设一批科学高中
此次发布的《方案》明确,上海将优化高中教育资源配置布局。建立高中学龄人口动态监测预警机制,科学规划普通高中学校布局。高标准推进学校建设,高起点新建、改扩建一批优质普通高中和完全中学。挖潜扩能,加大普通高中学位供给。优化教学空间布局,适应走班教学与学习方式变革需求,打造融合学习资源、教育装备的特色化学习环境。
上海将推进分类协同发展,构建健康教育生态。深化校际合作与结对帮扶,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强薄弱高中建设。试点长学制贯通培养模式,支持优质高中向下延伸、优质初中向上延伸办学,推动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完中和含高中的一贯制学校。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等协同育人,聚焦STEM教育培育一批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建设一批科学高中。推进职普融通,完善课程、师资及资源共享机制,开展综合高中试点。
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开发前瞻性课程资源,常态化实施走班教学
根据《方案》,上海将构建“五育”融合育人体系。深化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有机融合,加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发展,提升STEM教育水平,深化“书香校园”建设,推进全学科阅读。
高中要推进素养导向教学改革。落实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科学规划三年课程体系。加强校本课程建设,融入科技、工程、人工智能等前沿内容,开发前瞻性课程资源。常态化实施走班教学,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教学,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加强学科实践和探究性实验教学。
此外,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个性化培养方案,加强人才成长追踪研究。整合校内外科创资源,深化课程、课堂、课题“三课联动”创新教育模式。联动高校、科研院所及高新技术企业,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实施“沃土计划”“脱颖计划”,培养创新人才。
在评价方式上,要优化完善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督导评价体系,持续推进高中课程实施质量监测。深化考试命题改革,强化价值引领,注重能力考察。创新试题设计,加强情境设计,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和探究性试题。健全命题评估制度,提升命题专业化水平。创新评价方式,运用数智技术实施过程性评价,开展增值性评价。
提升校长和教师队伍育人能力
五个新城流动教师优先新城内部流动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上海将提升校长和教师队伍育人能力。其中,将聚焦学校课程整体建设,以课程实施规划编制为抓手,提高校长课程规划与领导能力。加强基于课堂、课例和课题的教学与研究,形成校长扎根一线的教学领导生态。促进国际交流,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校长(教师)队伍。
同时,打造适应高中发展新常态的教师队伍。着眼高中持续性入学高峰和师资队伍扩充的需求,加强研训资源建设,设立培养专项,重点提升新教师和骨干教师能力,实施教师能力提升计划。聚焦育人方式变革,重点提升教师新教材使用与教学变革一体化实施、学生发展指导和创新教育能力。完善骨干教师培养和流动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将创新师资流动机制。五个新城内新晋参与流动的特级校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优先在新城内部流动。鼓励学区集团内教师交流,结合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新优质高中建设等工作,统筹校长和教师流动,深化“组团式”帮扶。
此外,将开展教师数智素养提升计划,将智能技术应用纳入教师培训必修内容。提高信息技术课程实施质量,开展智能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数字思维和未来胜任力。基于学生多维成长数据的长期跟踪与分析,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提升,支持个性化生涯指导。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