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全面告别“拎马桶”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刘秦春/文 受访者/图
10月24日,记者从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处获悉,上海全市“拎马桶”改造任务总体完成,这意味着上海的老百姓可以全面告别过去要“拎马桶”的日子了。
回顾历年改造进程,2022年上海完成了成片旧改历史性任务、解决了集中成片的“拎马桶”问题,2023年对分布在零星旧改地块、中心城区旧里、郊区老镇老街的无卫生设施旧住房进行了全面排摸,过程中通过倒粪站倒排,最终锚定14082户“拎马桶”居民,制定两年完成改造任务的目标,全面攻坚。
经过努力,2024年全市共完成改造7589户,徐汇、长宁、普陀、闵行、金山、松江、青浦、奉贤、宝山等9个区提前完成“拎马桶”改造任务。2025年以来,其余的区进一步细化实施路径,倒排时间节点,将剩余6493户“拎马桶”改造计划完成时间提前至9月底。上半年崇明、嘉定、杨浦、浦东、静安等区完成改造任务,8月底黄浦、虹口等区也相继提前完成。至此,全市“拎马桶”改造任务总体完成。

漕溪三村501-510号改造前需下楼倒马桶

漕溪三村501-510号改造后卫生间
据介绍,“拎马桶”改造工作,既受先天条件的刚性约束,也受居民意愿的影响,更受周边区域的客观限制,不仅资金投入大,实施起来也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可以说是“硬骨头中的硬骨头”,需要市区相关部门咬定目标、跨前同步、主动作为。
以黄浦区710、702街坊和729街坊无卫生设施改造项目(零星旧改)为例,改造前,710、702街坊房屋结构年代久远,二级旧里与一级旧里、小梁薄板等各类房屋交错;经初步排摸,项目范围内旧里房屋占比近80%。同时,居民生活设施简陋、卫生设施缺乏、安全隐患突出,居民要求改善居住环境的呼声很高。
在市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710、702街坊被纳入市区联合储备范围;2024年8月31日,项目以99.61%的同意率高比例通过一轮意愿征询;2025年6月27日,正式核发征收决定;7月27日,正式启动二轮酝酿期签约征询,首日签约率高达98.28%;8月6日,二轮征询正式生效,生效比例99.21%;目前,项目居民搬迁、结算正在有序推进中。
实施过程中,改造工作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把握好保民生和提品质、当前和长远等关系,既注重“当下改”,又着眼“长久立”,找到在多重约束条件下的最优解,以更为彻底的改造方式回应居民的迫切期盼。
例如,工作人员在宁波路620弄17号二层1户居民家中安装马桶遭到一层居民强烈反对。在多次沟通无果的情况下,面对二层住户急切的心情,工作人员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方案,将马桶安装在二层阁楼部位,并将排水管道沿外墙墙面接入室外污水管道,将对楼下居民的影响降到最低,并最终获得其同意,施工得以顺利进行。
在安装过程中,还邀请一层居民多次查看施工进展,并帮助二层居民通过对排水管道的重新安装彻底解决家中洗手盆和洗衣机的漏水问题。施工完成后,2户居民在验收后表示非常满意,邻里关系也得以改善,并送上锦旗以示感谢。
另外,改造时聚焦老百姓的身边事、贴心事、具体事,充分同群众商量、听取群众意见,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共同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拎马桶”改造成为群众有序参与城市治理过程,成为全力回应民心所盼、民生所需的生动实践,不断提升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黄浦区13街坊进贤路无卫生设施改造项目屋整体建造年代久远,房屋结构差、居住拥挤、现状改造较为困难,小区相关配套设施不足,加上无卫生设施需要长期“拎马桶”,居民改造意愿强烈,迫切希望改善居住品质和环境。
工作人员在改造时对无风貌保护要求的进贤路122弄8-11号房屋实施了拆除。拆除后,腾出的空间规划建设“小区公共活动场地”,满足老年人散步、儿童玩耍、居民邻里交流的需求。针对2幢具有历史价值的马棚房采用“保护性修缮+功能活化”的改造思路,在保留历史风貌的前提下,完善社区配套功能,补齐功能短板。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刘秦春/文 受访者/图
编辑:李宇婷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