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胃里放个“球”,体验精准“核导弹”……进博会医疗馆有哪些“黑科技”?
2025-11-05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图

当“减肥”不用再开刀,当治癌药物能像“核导弹”一样精准锁定病灶——这些听似科幻的场景,正通过进博会的舞台,快步走进中国人的现实。本届进博会上,从可放入胃中的“提醒水球”,到戴上VR眼镜就能看清的肿瘤“精准打击”过程,一系列医疗“黑科技”不仅颠覆了传统治疗理念,更以前所未有的“进博速度”,将健康中国的未来图景清晰铺陈。

胃里面可以放“球”?

在慢性病防控领域,肥胖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健康威胁。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持续攀升,传统减重手术虽有效,却让许多人对“动刀”心存顾虑。

今年进博会上,一种“温柔”的减重方案吸引了众多目光。波士顿科学展出的胃内球囊系统,只需通过口腔置入一个可充气球囊,就能在胃内占据部分空间,延缓胃排空、增强饱腹感。

波士顿科学中国区医学部高级总监曾治宇博士告诉记者,这款Orbera365内镜引导胃减容球囊系统为进博首展产品,目前已作为临床急需进口港澳医疗器械在大湾区获批使用。该产品适用于特定BMI范围的肥胖症患者临时减重,相比传统外科减重手术,可通过内窥镜从口腔送入胃内,以近乎无创、可逆性强、恢复迅速、并发症少的优势,通过占据胃容积增强饱腹感,帮助患者科学减重,留置时间最长可达1年。

“就像在胃里放了一个‘提醒水球’,”曾治宇比喻道,“它不做永久性改变,不留创口,却能帮助患者重建健康饮食习惯。”该技术填补了国内内镜减重领域空白,已作为临床急需器械在粤港澳大湾区落地。

另一款Overstitch一次性使用内镜下吻合器,是首个获得FDA批准的内镜下袖状胃成形术系统,可将胃体积缩小70%~80%,临床数据显示患者术后1年平均减重14%,68%的患者能在两年内维持减重效果。“就像为胃‘量身改衣’,整个过程不需开腹,恢复快,为肥胖患者提供了全新选择。”曾治宇说。

戴上VR眼镜体验精准“核导弹”

在诺华展台肾脏病专区,两款去年首展的创新药今年以“上市新药”身份重返进博。“它们可是名副其实的‘进博宝宝’。”工作人员笑着介绍,“从去年首展到今年上市,只用了一年时间,真正体现了‘进博速度’。”

观众在互动区域可通过手势操控,直观观察肾脏结构,了解药物如何精准作用于病变部位。这种沉浸式科普,让复杂的医学知识变得生动可感。

去年首展的两款“进博宝宝”飞赫达(盐酸伊普可泮胶囊)和诺锐达(盐酸阿曲生坦片)再次亮相,如今它们已正式获批上市。这两款创新药物针对我国患者众多的IgA肾病,其中诺锐达更是诺华与中国本土生物技术公司战略合作、加速引入高临床价值药物的典型案例。

而一旁,放射配体疗法(RLT)的VR体验区前人头攒动——几位观众正戴着VR眼镜,手握注射器模型,体验一场精准打击肿瘤细胞的“微观战争”。这背后,正是进博舞台上年年引人瞩目的放射配体疗法:一种能像“核导弹”一样精准锁定癌细胞并释放能量的创新治疗手段。

戴上VR眼镜,便能直观看到药物通过血液循环精准锚定肿瘤部位、摧毁癌细胞的全过程。这种将放射性核素与靶向肿瘤特异性配体结合的创新疗法,如同“定向治疗”,可在精准清除肿瘤细胞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周围健康组织的影响。

“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已经落地的肿瘤治疗新范式。”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自2018年参展首届进博会以来,诺华已有40余款创新药及适应症在华获批。进博会持续见证了诺华多款创新药物“展品变商品”,这一佳话于今年又迎来全新里程碑。作为诺华聚焦的五大技术平台之一,放射配体疗法自2021年首次亮相进博会后持续引发关注,其创新药物派威妥近期已在中国获批用于前列腺癌治疗,实现了“展品变商品”的跨越。值得关注的是,诺华投资6亿元在浙江海盐建设的放射性药品生产基地已于今年10月完成主体竣工,预计2026年底投入运营,该项目已被列为商务部重点外资项目。

进博“老友”齐聚,创新成果加速落地

作为进博会“全勤生”,诺和诺德携多款“进博宝宝”带来最新进展。其“司美格鲁肽家族”表现亮眼:诺和盈在体重管理基础上新增心血管获益,成为全球首个兼具减重与心血管保护作用的产品;诺和泰新增慢性肾脏病适应症,实现“糖心肾共治”;全球首个口服GLP-1药物诺和忻、已完成上市。值得关注的是,全球首个胰岛素周制剂诺和期在进博首展当月即上市并纳入医保,创下“进博速度”新纪录。

吉利德科学的展台上,智能机器人“小吉”热情洋溢,为这家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企业在进博会上的又一次亮相拉开了帷幕。本届进博会,吉利德以“创造一个更健康的世界”为主题,500平方米的展台上,将展示两款亚洲首发的重磅产品——长效HIV暴露前预防药物Lenacapavir(来那帕韦)和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新药Seladelpar,还集中呈现了在华上市的13款创新药物,以及公司在提升药物可及、推动健康公平等方面的重要成果,生动诠释“突破不可能”的精神内涵。

在加速创新药物引入的同时,吉利德也在积极推进本土研发,目前正在国内开展16项研发项目,包括10项肿瘤领域项目和6项非肿瘤领域项目,其中,中国参与的肿瘤项目90%实现了与全球同步研发,旨在让更多的创新药物和新适应症能“零时差”惠及中国患者。

连续七年参展的默沙东展出约30种已获批药物和疫苗,覆盖肿瘤、抗感染、糖尿病等重点领域。依托进博“溢出效应”,去年展示的多款在研药物已获批上市。在疾病预防方面,其四价和九价HPV疫苗已保护5000多万中国女性,今年新增男性适应症;肿瘤免疫治疗产品线在华适应证达32个。未来五年,默沙东计划引入40多项新产品及新适应证,并通过“生命之钥”等援助项目提升药物可及性。

进博会正成为全球医疗创新进入中国的“加速器”,各展商通过这一平台不断深化在华合作,推动创新成果更快惠及中国患者,以实际行动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