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开炉!申城一缕膏香氤氲温暖冬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受访者/图
立冬,膏方走起!11月7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与曙光医院同步拉开冬令膏方熬制序幕,百口紫铜锅烈焰升腾,古法工艺薪火相传,创新形态焕活非遗魅力,一缕缕药香中,海派中医的养生智慧正温暖整个冬日。
◇ 百锅古法承非遗,匠心熬制“一人一方” ◇

岳阳医院的膏方制作间内,100口紫铜锅整齐排列,炉火熊熊映照下,老药工们手持竹搅片不停翻拌,浸泡6小时的道地药材在锅中渐渐释放精华,浓郁药香弥漫四周。作为上海乃至全国自制膏方规模最大、加工能力最强的医院,每年秋冬百锅同熬的盛景,早已成为海派中医文化的标志性画面。
“药材跟着处方走,药渣榨尽才安心。”经验丰富的中药师朱晓春一边搅拌一边介绍,岳阳膏方坚守七步古法工艺:配方、浸药、提取、浓缩、收膏、分装、晾膏,全程需一天半至两天时间,每一步都有严苛规范。7日上午10时许,第一批膏方“头汁”顺利析出,后续经二汁提取、合并沉淀,8日将进入收膏关键环节——阿胶、鳖甲胶等胶类,黄酒、糖类及虫草、人参、鹿茸等珍贵细料按方兑入,文火慢熬至膏体“挂旗”方成。
“岳阳膏方是几代中医薪火相传的非遗品牌,每年要为市民制作2万料定制膏方。”医院院长李屹表示,2021年建成的膏方新楼由国医大师严世芸亲笔题匾,一楼为制作基地,二楼设传承工作室与文化展厅,让古法技艺在传承中焕发新生。岳阳名中医陈咸川解读:“‘三九补一冬,来年少病痛’,膏方兼具滋补、防病、抗衰功效,冬季服用可扶正固本、补充气血津液,契合‘冬藏’养生之道。”心病科首席专家符德玉补充,膏方对多系统疾病有良好调理作用,能帮助市民改善体质、提升生活质量。
◇ 创新焕活非遗,膏香飘进进博会 ◇

作为海派中医发源地,曙光医院的膏方制剂室内,近60只紫铜锅也于今日开炉,药师们恪守古法炮制,在严格的操作规范与时间把控中,淬炼地道膏方。与传统工艺相得益彰的是剂型创新:传统青花瓷罐装、便携小包装、童趣“棒棒糖”膏方等多元形态,让不同年龄段市民都能便捷享受养生福利。
更值得期待的是,11月9日,海派膏方将第五次走进进博会中医药非遗展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膏方文化”代表性传承人朱抗美,将向全球宾客展示这一非遗技艺的养生智慧。“2013年‘海派膏方文化’列入市级非遗,我们已深耕传承创新十年。”院长房敏介绍,医院成立的非遗工作室,系统整理传承谱系、手稿、影像等资料,汇集多科室高级职称专家开设膏方门诊,全年为全国患者提供定制服务。
开炉仪式后,第四届上海市民冬令养生节暨曙光医院膏方养生节在淮海公园同步启动。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等多科室专家现场坐诊,解答冬令养生疑问;医护人员展示的冬令养生八段锦,吸引市民纷纷跟练;“海派中医非遗客厅”还原进博会展区场景,让市民零距离鉴别药材、体验膏方奥秘。“失眠调理三年效果显著”“脂肪肝靠清补膏方改善”,市民们的亲身分享,印证着膏方的实用价值。传统医学科主任医师吴欢表示,慢性病患者、术后体虚者、亚健康人群等均可通过膏方调理,如今膏方已成为白领犒劳自己与家人的“健康年终奖”。
从百锅古法的坚守到多元形态的创新,从医院诊室到进博舞台,沪上中医医院以膏方为媒,让非遗技艺既守护市民安康,又成为传播中华养生文化的重要载体。这个冬天,一缕缕膏香中,传统中医药正为“健康上海”注入温暖力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受访者/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