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朗诵者说:青春之声传颂中华体育精神
“一幅动人的体育画卷正映照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潮涌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以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砥砺身心,让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共谱壮丽交响。我们正阔步行进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大道上。使命在肩,奋斗有我,号角已吹响,吾辈当自强!”
这是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上的一幕。在国旗入场仪式后,有一段长约4分钟的诗歌朗诵《中华体育精神颂》。6名来自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以青春之姿、昂扬之态,向全国观众诠释了中华体育精神的历史传承与时代内涵。
20岁的李鑫宇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刚接到任务时,我感到荣幸、激动、紧张。”她说,“我希望自己能够展现出大学生的阳光形象,更要展现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中国体育人的精气神。”
在排练节目期间,为了理解词句内涵,李鑫宇写了上万字的心得笔记,“小小银球,卷起神州旋风,绽放华夏之光”这句她尤为喜欢。
“这里讲的是乒乓精神,为什么说是神州旋风?我的理解是乒乓外交曾促成中美关系破冰,被誉为‘小球推动大球’。这是我们的‘乒乓智慧’。读到这里时,我希望能够将体育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传递给观众,要表达出那种自信与自豪。”她说。
张坤圆在开幕式上朗诵道:“女排姑娘,书写拼搏传奇,鼓舞亿万国人奋发图强。”为了深刻领会女排精神,她观看了电影《夺冠》,了解女排故事和传统;去图书馆查阅了中国女排从1981年开启的世界大赛“五连冠”辉煌历程的相关资料。
“我的专业方向是体育解说,会翻看很多女排的国际比赛录像。”张坤圆说,“通过各种渠道学习,理解女排精神内核,在朗诵时真正做到言为心声、以声传情、以情动人。”
出生在佛山的汪粤说:“作为广东人,回到家乡参加全运会开幕式,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我朗诵的句子中有‘双奥之城开创历史’。这次全运会也开创了历史,第一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办赛。希望自己能够作为中华体育精神的传播者,为家乡做一点贡献。”
王祉越在朗诵中提到了1960年中国登山队完成人类历史上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的壮举:“登山健儿,让五星红旗在地球之巅高高飘扬。”
“我看了很多攀登珠峰的纪录片,了解到中国登山队第一次登顶珠峰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完成的,许多人物和故事令人动容。”王祉越说,“朗诵中说道‘一幅动人的体育画卷正映照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我理解这里的意思是不论竞技体育、群众体育还是校园体育,都展现出神州大地的体育力量。”
徐铭辰是此次《中华体育精神颂》朗诵小队的队长。他说,要想在开幕式上饱满地展现、生动地诠释诗句,必须要深入了解背后的故事。
“我们认真揣摩有代表性的中国体育故事,通过实地考察了解现在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把这些经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徐铭辰说,“我印象最深刻的句子是‘我们正阔步行进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大道上’,竞技体育凝聚力量,同时更多人涌入全民健身浪潮中来。”
谭雨珊说:“我的朗诵文稿中有这样一句‘看,神州大地上矫健跃动的身姿’。通过不断学习揣摩,脑海中慢慢有了画面,这不仅是在赛场上争金夺银的运动员,也可以是清晨在公园锻炼的老年人,也可以是在操场上挥洒汗水的青少年。群众体育为竞技体育夯实基础,竞技体育为群众体育注入活力,这是‘国运兴则体育兴,体育强则中国强’的完美注脚。”
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郑珊珊介绍,《中华体育精神颂》此前在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开幕式等国内大型体育赛会上展示。“此次表演团队历经多轮选拔,9月27日到广州训练彩排。他们懂体育、会表达,不仅能在灯光下朗诵,也有深入西部乡村开展体育支教的经历,真正做到脚踩泥土,心怀家国。”
“我们希望用声音传递信念,以青春诠释担当,展现出当代体育青年有理想、能奋斗的形象。每一句词,朗诵者一张口就能由内而外地调动起来,然后去感染观众的情感。希望可以通过全运会这个国内最高的赛事平台,讲好中国体育故事,传递中华体育精神。”郑珊珊说。
编辑:张红叶
原标题:全运会︱朗诵者说:青春之声传颂中华体育精神
来源:新华社
-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