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手批宋本惊现,上图年度大展启幕秋冬阅读季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作为上海图书馆的年度大展,“攟古继美——上海图书馆藏苏州潘氏典籍文献展”11月18日在上图东馆第一展厅揭幕,这是上图连续20年举办的年度大展。此次展览也拉开了上图第七届阅读季秋冬季的序幕。
苏州潘氏,源出安徽大阜,始祖为唐僖宗年间歙州刺史潘名。明末清初,二十四世潘仲兰因经营浙盐往来吴中,其子潘景文正式迁居,成为苏州潘氏的始迁祖。嗣后,潘氏子孙代出英彦,开启了家族由商及仕、由业及学的新篇章,逐渐成为清代江南地区举足轻重的科举世家、官宦世家,享有“吴门冠族”的盛名。苏州潘氏的藏书传统从家族第一位进士潘奕隽肇始,绵延六代。其中,官至兵部、工部尚书的潘祖荫,是为巅峰。
此次展览中,人们所熟知的大克鼎正是潘祖荫旧藏。清光绪十六年,大克鼎连同小克鼎等百余件青铜器在陕西扶风县任家村一处窖藏被发现。潘祖荫得知消息后,深知此物乃国之瑰宝,绝不能流落市井或散佚海外,不惜重金将大克鼎收入囊中,与他所藏的另一尊重器大盂鼎一同安置于北京府邸中。展览现场,克鼎与盂鼎释文共同呈现,体现潘氏对金石学的推动作用。
上海图书馆是苏州潘氏家族文献、家藏文献的收藏重镇,展览名中的“攟[jùn]”,《说文解字》释为“拾也”,“攟古”意为积聚古物,取自潘祖荫藏印“攟古厂[ān]”;“继美”,典出《新唐书·贾至传》,指家族美才美德的传承。此次展览选取馆藏苏州潘氏家族文献及家藏文献共159组(件),其中157组(件)为上海图书馆所藏,2组(件)为南京图书馆所藏,涵盖古籍、碑帖、尺牍、书画等多种门类,包括大量家族成员的著述手稿、尺牍等。
记者了解到,潘氏六代,藏书的两大高峰当数潘祖荫之滂喜斋,及潘博山、潘景郑之宝山楼。滂喜斋所藏古籍,以宋元刻本为精华,此次展览展出近20部滂喜斋旧藏宋本,如《东观余论》、《侍郎葛公归愚集》等均为海内孤本,更有十卷残本《金石录》。宝山楼所蓄多为名家稿钞校本,如王昶所辑《青虚山房集》底稿、章太炎早年著作手稿《左传读》、王乃昭手抄本《陆右丞蹈海录》等,不少藏品为首次公开展出,如唐寅手批宋本《通鉴纪事本末》等。
“攟古继美”展也开启了上图秋冬阅读季的序幕。“摩登篇章——近代上海的装饰艺术”展目前已经移师上海图书馆淮海中路馆继续举办。展览由上海图书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革命历史博物馆)、上海大学博物馆(海派文化博物馆)联合主办。1925年发源于巴黎的Art Deco浪潮席卷上海。今年是装饰艺术风格诞辰百年,展览共展出172册/件历史文献,包括传统书报刊、老照片、档案、月份牌、设计图、贺卡、旗袍等不同品类,将整个展区划分为“时代先声 ”“东西回响”“风尚续写”“华盖林立”“海上荣光”五个部分,以视频、图片、实物等多种展示形式,向观众重点推介《良友》《时代》《旅行杂志·西湖博览会号》、丽水浴室老照片、民国Art Deco酸枝木镶瘿木靠背椅、彭菊影女士的蓝色印花旗袍、盛宣怀之孙盛毓度亲笔贺年卡等珍贵历史材料。
“声流金石 纸落云烟”2025年中华传统晒书大会城市主场活动暨上海市古籍保护工作成果展也同时在上图东馆启幕。活动以“晒典籍之美·传文化之韵”为核心主题,深度挖掘“晒书”这一千年习俗的文化内涵,将文脉传承与现代文化传播模式相结合,通过“线下主场+分区巡展+线上联动 ”的多元形式,打破古籍与公众的距离感,让优秀传统文化从典籍中走出、在生活中扎根。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