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从猎奇到认同,中式穿搭何以受海外青睐
2025-11-24 时评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唐骋华

日前,一位美国博主在南京体验了一次中式写真之旅,随后在社交媒体分享了这段经历。视频里,她一袭淡紫色改良旗袍,手推波浪发型,每一个细节都精致考究。视频发布后收获大量点赞,海外网友也纷纷晒出自己的中式穿搭美照,表示拍出了满意的“人生照片”。

此情此景,其实已屡见不鲜。美国视频博主、插画师瑞秋迷恋汉服,社交媒体账号都是汉服穿搭分享,波士顿家中更是收藏了满满一衣柜汉服。在珠海工作的德国自媒体人吴雨翔不仅自己喜欢,还带上父母,穿中国传统服饰拍婚纱照。如今在中国街头,时常能见到身着传统服饰的“洋面孔”翩然走过。从国外人们的日常穿搭中,也不难发现立领、盘扣、刺绣等中国元素。

把时间线拉长,一切有迹可循。历史上,周边国家的服饰或多或少受中国影响,17世纪的欧洲还掀起过“中国风”。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软实力持续提升,中式服饰也得到越来越多人认可。因此,当前海外博主对中式服饰的倾心并非偶然,而是始终处在这条不断演进的文化延长线上。

不过历史虽然押韵,却从不会简单重复。仔细观察,今天海外对中式服饰的欣赏与推崇,和以往是有显著区别的。

曾经,西方人对中国服饰的喜爱主要源自对“神秘东方”的想象,以此为司空见惯的日常增添些异域风情。进入现代,一些世界知名服装品牌也会运用东方元素,但多是作为点缀,这些元素本身不具备独立性,本质上属于依附性消费。

时至今日,情况已悄然变化。诸多海外博主身着汉服等中式服饰,是基于内心的认同与喜爱,这和带着猎奇心态追逐新鲜感是不同的。而经过数千年积淀与演变的中式服饰,形成了兼具多样性与整体性的美学体系,能为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阶层的人提供多元的选择空间,让每个人都能找到契合自身审美的中式表达,又进一步拓宽了受众范围。

如今,中式服饰受众早已不局限于特定群体。以汉服产业闻名的山东曹县,打造出“百亿集群”。2024年曹县汉服出口至韩国、意大利等20余国,广受大众欢迎,就是明证。

从根本上说,人们对中式服饰的赞赏,是因为其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全人类共有的情感。随着越来越多外国友人身着华服、定格东方之美,将把这种向往带到更广的区域和群体。其实何止服饰,书法绘画、昆曲雅乐、人文景观……这些饱含东方底蕴与生活热忱的传统文化,都将被更多人看见、喜爱与珍视,它们也将在跨文化的共鸣中持续传递、生生不息。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唐骋华

编辑:张红叶

编审:陈晓培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