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青年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6月1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外330名大中学子建造出50栋创意屋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学生正在建造创意屋。受访者供图

本报讯 一张张白色塑料中空板,神奇变身为一栋栋构思巧妙、形态各异的“创意屋”。方形、球形、三角形、拱形,呈现花瓣、星星、月亮、河流、桥梁等众多意象……随着一、二、三等奖揭晓并颁发,“2018同济大学国际建造节暨2018‘风语筑’塑料中空板建筑设计与建造竞赛”圆满落下帷幕。东南大学的《星翩》、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第3组的《穹织》以及重庆大学的《相思结》3件作品获颁一等奖。

建造节中,既有来自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6支大一学生参赛队,及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一支大一学生代表队,还邀请了分别来自北美、欧洲、大洋洲和亚洲的11所国外建筑院校,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等国内16所建筑院校。

本届建造节大学生建造竞赛将唐代诗人杜牧的诗作《秋夕》作为大赛设计创意的源头,鼓励同学们充分展开想象,创造性地利用塑料中空板的材料特性,塑造出丰富多彩的充满想象力的动人空间和形态。中外大学生代表队齐集于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场,兴致勃勃地运用塑料中空板、螺栓等简单物件,现场搭建建筑面积约6至8平方米的创意屋。

经过8小时现场连续作业,35栋形态不一的白色塑料中空板建筑,在一支支中外大学生团队手中渐渐成形,成排耸立于学院广场,均衡分立于广场两侧,自然形成一条“临时学生街”,蔚为壮观,又惹人喜欢。

建造节活动负责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张建龙教授介绍,始于2007年的同济大学建造节最初是面向该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大一学生的“建筑设计基础”实验教学项目和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目的是通过建造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对建筑的材料性能、建造方式及建造过程获得感性和理性认识,并通过在自己亲手搭建的空间中进行真实的活动体验,初步把握建筑使用功能、人体尺度、空间形态以及建筑物理、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自2012年起,同济大学建造节获批为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的全国实验性邀请赛,成为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大学生建造实验活动。2015年,首次邀请国外建筑院校学生参赛,同济大学建造节升级为“国际建造节”。

“从每年现场的的盛况来看,同济大学建造节无疑实现了预期目标,充分激发和调动了中外青年学生建筑设计的热情和创意。创意、建造和团队精神是作品成功的三大关键要素。”张建龙说,每年的建造节,总能吸引一大批市民前来现场参观助阵,为众多奇妙的创意叫好。

据悉,总共50栋创意屋将在同济大学展出至6月15日,部分获奖作品将有机会在城市空间进行展示。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