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下一版   

 

2018年09月2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就业服务

街道青年特色服务 助同龄人步入职场

青年报记者 明玉君

近年来,社区就业服务队伍中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他们通过上门排摸、走访,解决青年的求职问题。日前,青年报记者走进普陀区的长征镇、石泉路街道和真如镇街道,了解就业服务那些事儿。有的成立启航工作室分站,进行一对一就业指导;有的推出“助业直通车”,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人员表示:“未来希望搭建更多平台,在求职青年心理疏导、家庭教育等方面加大服务力度。”

■B04-05

近年来,随着“4050”就业问题得到缓解,失业青年人数增加,服务对象呈现年轻化趋势。相应地,社区就业服务队伍中也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他们通过上门排摸、走访,并解决失业青年的求职大事。本期,我们一起走进普陀区的长征镇、石泉路街道和真如镇街道,了解就业服务那些事儿。青年报记者 明玉君

长征镇

依托特色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

作为长征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一名就业服务工作者,张海峰满腔热忱,为失业青年提供就业指导、失业保险等服务。7年来,不少青年在她的帮助下,走出家庭,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实现个人价值。在她看来,就业服务是一份助人的工作,事无巨细,唯有用心才能真正助力失业青年在职场上扬帆启航。

成立启航工作室分站,进行一对一就业指导

回想从事就业服务工作之初,张海峰坦言,那时前来找工作的多是“4050”失业人群,而近年来,随着失业青年人数增加,服务对象呈现年轻化趋势。

“就业服务理念上,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4050’失业人群一般上有老下有小,找工作更多是为了养家糊口;而失业青年未必找不到工作,他们通常更加关注工作兴趣及职业发展。”我们的就业服务也从单纯的职业介绍向职业指导转变,侧重引导求职人员端正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培养职业兴趣、做好职业规划等方面。"

“在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我们主要依托窗口进行就业服务。现在,窗口已经转移到启航工作室了。”据张海峰介绍,为了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为求职者提供个性化的职业指导与服务,2015年,在区就业促进中心的统一部署指导下,全区各街道镇纷纷成立启航工作室分站,长征镇也正式成立了启航工作室长征分站,开展一对一的就业指导。

据了解,在启航工作室,求职者除了可以获得政策咨询、职业培训、面试技巧等服务外,还邀请职业指导师、心理专家为其提供职业规划、心理疏导。此外,求职者还可以通过参加讲座、求职活动等,提高求职硬实力和职场软实力。

去年,应届毕业生李媚抱着找一份心仪工作的想法,进入了启航工作室。经沟通之后,张海峰为其提供了在长征镇见习的机会。自此,李媚开始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参与具体的工作,并协助就业服务工作者开展启航主题活动。“她很努力,学习能力也很强,我推荐她参加了区就业促进中心组织的‘我行我秀’启航职场挑战赛。现场,她的表现不错,得到了企业HR的青睐,顺利拿到OFFER,进入了职场。”张海峰笑着说。

当然,就业服务并非一次就能完成,有时需要多次跟踪与提供岗位服务。对于频繁跳槽的小王,张海峰已经跟踪服务3年多了。服务中,一方面是引导他积极就业;另一方面通过政策宣传,引导他稳定就业。就在大半年前,他在职业指导师的帮助下成功就业,还享受到了普陀区长期失业青年就业补贴,小王对目前的状况十分满意。“相处中,大家成为了朋友,求职者很信任我们。”

推出“长征助业直通车”,以创业带动就业

长征镇位于普陀区西部,沪宁、沪嘉高速公路入口处。作为全区经济重镇和人口导入区,镇域内有天地软件园、新长征工业园区等四大园区及胜益商务楼、天地科技广场等楼宇。长期以来,形成了“园区楼宇多、企业类型多、创业就业目标人群多、岗位和求职者存在结构性矛盾”的“三多一矛盾”特点。“为此,我们于2015年推出了‘长征助业直通车’品牌系列活动,聚焦失业人群,打通‘政府-园区、企业-创业者’之间的互动和服务通路,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

据张海峰介绍,长征助业直通车主要包括创业直通车、享业直通车和兴业直通车三种活动类型。创业直通车主要通过与园区、创业者协会合作,推出创业培训、讲座、专家咨询、政策补贴等服务;享业直通车衔接社区和园区,直击求职者的难点和痛点,帮助求职者实现家门口就业;兴业直通车则通过引导企业创建见习基地,不断拓展长征镇就业岗位质量和数量。

“每年,我们都会衔接园区,开展家门口的招聘会等活动。长期以来,形成了可持续的创业就业良性生态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张海峰坦言,自品牌推出以来,共开展助业直通车活动36次,帮助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创业220人,每年都圆满完成市府实事项目的指标。

据了解,为了帮助失业青年走上工作岗位,普陀区还出台了长期失业青年的就业补贴政策,即如果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了,每个月给予600元个人就业补贴。“区人社部门还推出微信平台和线上服务,及时为求职者发布最新就业政策和岗位信息。”

在张海峰看来,作为就业服务工作者,应该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通过大量的人员排摸工作、劳动力资源调查,从求职者的心理、爱好和兴趣出发,提供精准化的就业服务。“我现在已经考出了助理职业指导师的资格证书,今后还将继续提升服务质量,助力失业人员成功就业。”

石泉路街道

为失业青年量身打造就业服务方案

日前,由普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普陀区就业促进中心承办,联合石泉、甘泉、宜川街道共同协办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第三场专场招聘会,在石泉路街道彩虹广场举行。“现场吸引了150余名求职青年参加。”看到精心策划的招聘会产生的就业效果,石泉路街道社区就业服务工作者黄家珍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依托特色品牌项目,帮助青年成功就业

“我从2008年起开始从事就业服务工作,到现在正好十个年头了。”当年,担任文员的黄家珍经居委会推荐,成功应聘到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跨界”成为了一名就业服务工作者。

工作多年来,她发现,相比“4050”失业群体强烈的求职意愿,如今的失业青年就业行动力并不积极。“他们大多窝在家里,由父母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长此以往,产生了惰性,越来越不愿意融入社会。”

为此,黄家珍与同事改变了以往偏被动的就业服务方式,与居委会劳动委员配合,主动送岗位上门,为失业青年提供就业信息,并针对每个失业青年的具体情况,量身打造配套就业服务方案。

2015年,为了帮助更多失业青年尽早走出家门,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石泉路街道推出了“创享会+六合院”品牌项目。在专项招聘会、面试会等活动中,搭建求职者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并邀请专家进行岗位介绍与经验分享。“我们采用‘六步工作法’,组织长期失业青年进行集中、小班化的就业指导及心理辅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高就业率。”

所谓六步工作法是指,上门走访一次、指导引导一次、政策宣传一次、心理辅导一次、推荐安置一次、跟踪回访一次。“这是在多年的就业服务工作中,我们团队共同总结并不断完善的就业服务方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信仪居委会居民小陆,就是“六步工作法”的受益对象。虽然之前有过两段工作经历,但无奈都很短暂,长期失业在家,小陆内心非常苦闷。了解情况后,黄家珍与劳动委员一同上门拜访,与小陆当面沟通、交流。

“他比较内向,不善言辞,我就推荐他参加我们的就业服务品牌项目,邀请专家帮助他梳理思路,进行职业培训。”通过“六步工作法”,小陆来到街道见习,参加各类职业指导活动,慢慢地,他变得自信了,开始敞开心扉,主动融入社会。

如今,小陆已顺利通过面试,进入上海保安公司担任电脑操作员,并与公司签订了3年合同,工作相对稳定。“他和父母都很开心,还给我们街道送了锦旗,以示感谢。”黄家珍笑着说。

从求职者兴趣出发,开展素质拓展等活动

石泉路街道属于老城区,居民人口众多,就业服务工作也较为繁重。为此,就业服务工作者通过居委会电子屏幕、信息栏和微信群等多种渠道,发布招聘岗位和就业信息,并开设了兰田片区。开展网格化管理的同时,利用多功能厅开展青年素质拓展活动、指导讲座、面试会等活动,吸引求职者的注意力。

在黄家珍看来,直接为失业青年推荐岗位,并不能产生较好的效果。相反,应该立足青年,从他们感兴趣的游戏、内容出发,组织有意义的活动,则更有利于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便于为其提供精准化的就业服务。“9月中旬,我们在素拓中心举办了就业素质拓展活动,游戏形式的心理团建让青年们明白了合作的重要性,对于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沟通能力,都有很好的帮助。”

小刘和小贾都是失业已久的青年,来到街道后,他们参加素质拓展、职业生涯规划讲座、面试培训等活动,并积极参与岗位见习,逐步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明确了职业方向。“如今,他们已经顺利通过招聘等环节,成为一名合格的社工,并开展就业服务工作。”

谈到街道在市政府帮助8000名长期失业人员就业创业实事项目中的作用,黄家珍坦言,街道为企业和求职者之间搭建了沟通桥梁,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从事就业服务以来,黄家珍平时上班收集、发布岗位信息和就业政策,接待前来咨询的求职者。下班后排摸、上门追踪、了解居民求职情况,忙碌而充实。接下来,要做好街道社区就业服务工作,还要从求职者及其家庭角度着手,多管齐下,转变他们的就业观念,才能真正帮助失业青年走出家庭、走入社会,从而走上工作岗位。“除了提供就业信息,还要多沟通,关注求职者内心的真正需求,这是我们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真如镇街道

市政府2018年实事项目中提到帮助8000名长期失业人员就业创业,真如镇街道社区就业服务工作者们在区人社部门的带动下,重点排摸失业青年,上门了解就业情况,帮助他们匹配适合的工作岗位,循序渐进解决就业问题,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实现街道、居委、家庭三联动

“这是一份全天候的工作。”从事就业服务刚过半年,郦萍便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在她看来,就业服务容不得半点马虎与懈怠,需要及时收集、发布各类招聘岗位与就业信息,并通过街道、居委、家庭三联动,做好沟通、指导与回访工作。

通常,居委会对所在辖区内的失业青年情况比较了解,但当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居委会劳动委员便引导失业青年来到街道,寻求专业化的就业指导与帮助。九街坊的小赵,就通过居委会与郦萍取得了联系。

“我今年30岁,但已经失业在家几年了,非常郁闷。”小赵开门见山,表明了来意。学历不高,又没有技术特长,长期宅在家中,让他愈发不自信。了解情况后,郦萍耐心开导并鼓励他,同时积极为他寻找合适的基础性工作。

经过几次指导与求职尝试,小赵被保安公司录用,成功入职。

除了前期的失业青年情况收集和排摸,在具体的上门服务和沟通协调中,居委会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单单由我们街道出面是不够的,与居委会的劳动委员做好对接,一起上门解决问题,通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经过排摸发现,社区居民小王长期失业在家,且就业意愿不强烈,成了街道里的“老大难”,父母也只能干着急,束手无策。为了帮助他及早走出家庭,融入社会,郦萍曾几次上门请他参加就业指导、咨询活动,无奈都被拒绝。

思考之后,郦萍邀请居委会劳动委员和小王的父母一起开导他。慢慢地,他开始打开心扉,参与就业指导活动,这对于他日后成功就业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家庭因素是不少青年失业在家的一个主要原因。”郦萍介绍说,部分家长“包办”太多,代替孩子接受职业指导或陪同面试,久而久之,形成了“孩子不急、家长急”的尴尬局面。

为了转变家长对于就业的观念,鼓励其放手,真如镇街道也会定期开展“家长课堂”,邀请职业指导师,为家长们现场答疑解惑。“原生家庭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家长们放手,失业青年才有可能自己走出来,开启职场追梦之路。”

开展就业指导一条龙服务

近年来,随着求职对象越来越年轻化,就业服务队伍中也涌现出了许多像郦萍一样的年轻人,其中不乏90后职场新人。他们积极充电学习的同时,组织开展政策咨询、职业指导、求职面试等一系列活动,为失业青年们提供一条龙就业服务,点亮其未来职场路。

小溪是一名肢体残疾的姑娘,还有高度近视,她在求职道路上遇到很多困难与阻力后,今年夏天来到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大门,寻求帮助。

“我希望通过努力找到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养活自己。”小溪的声音虽小,但言语中透着坚定。

同是年轻人,郦萍对小溪的求职想法深表理解,同时也佩服她的坚强与坚忍。于是,建议她参加就业见习和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求职技能,并通过一对一的指导、心理咨询、面试技巧等一条龙服务,鼓励和引导她参加招聘会、专项面试等。

慢慢地,小溪变得更加勇敢、开朗,成功走上心仪的行政岗位。“入职后,她继续坚持技能学习与培训,我们之间也保持联系,随时了解她的就业情况,提供相应的帮助与指导。”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发展,涌现出了很多新兴行业、新岗位,对就业服务工作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平时注意对接企业资源、了解最新岗位信息、进行排查核实外,街道还邀请行业专家开设讲座,为求职者进行新岗位的职业介绍与解读,提供最精准的岗位建议和帮助。

“现在我们的就业服务也逐步线上化了。”郦萍介绍说。随着多种线上平台的建立,就业服务工作者根据失业青年的相关情况,提供上门服务或通过微信形式,参与到求职交流平台中。此外,利用微信群、“就业源”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岗位信息,求职者可以在第一时间关注并查看就业政策、补贴等。

“我们通常是全天候备战状态。”郦萍坦言,就业服务趋于个性化和多样化,不仅需要介绍工作,还要为求职青年提供全方位的高质量服务。“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未来,希望搭建更多平台,在求职青年心理疏导、家庭教育等方面加大服务力度。”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