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青年

2024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上的青春绿色对话:

携手Z世代共探新花样 破解可持续消费难题

记者 刘秦春

本文字数:4105

    聊点新“花”样——Z世代可持续消费平行论坛。

    论坛现场。

    6月5日,2024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开幕。由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办、欧莱雅中国承办、青年报社与Bottle Dream协办、上海市消保基金会支持的“聊点新‘花’样——Z世代可持续消费平行论坛暨2024‘明天合伙人’大会”在同日举行。

    年轻群体的可持续消费如何从想得美到做得到?论坛现场,上海市消保基金会理事长唐健盛,欧莱雅北亚及中国公共事务总裁兰珍珍,欧莱雅北亚及中国首席可持续发展官朴智鲜,青年报社社长、总编辑田雨均等重量级嘉宾携手Z世代消费者代表共同探索破解年轻人可持续消费现实难题。

    青年报记者 刘秦春

    发现新花样

    《年轻人的新“花”样:2024年轻人

    可持续消费趋势洞察》报告发布

    Z世代拥有2.6亿庞大人口基数,消费潜力无穷,正逐步成为推动可持续消费的主力军。论坛现场,欧莱雅、上海市消保委基金会与青年报社联合发布了《年轻人的新“花”样:2024年轻人可持续消费趋势洞察》报告,深入剖析了Z世代消费行为背后的新趋势与面临的挑战。报告引起了不少在场年轻人的深深共鸣,纷纷为其中的观点举起赞同的绿色小扇子。

    报告指出,年轻人是可持续消费的合伙人,揭示了他们关于“可持续消费”存在四大态度转变,即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到“人人有份,积极参与”,从“难以负担的奢侈品”到“品质生活的必需品”,从“感觉上不错”到“用起来真香”,从“只看到自己的肚脐眼”到“关心对地球到底好不好”。

    年轻人践行可持续消费时更愿意把钱花在哪里?报告显示,年轻人更爱性价比,更愿意清醒地花钱,把资源和精力花在生活中最重要的地方,65%的受访者表示会把钱花在最能提升生活品质的地方。同时,年轻人更关注身心需求,为自己花钱,并将其视为自身最能掌控的可持续消费。另外,他们也会为创新科技和想要的未来买单,还会把钱花在亲近大自然方面,通过去户外吸氧拥有更多热爱地球的动力。

    然而,也有年轻人坦言,知道却不代表能做到,虽然可持续消费的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实中做起来却是充满着困难的。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据报告分析,首先是因为选择难,53%的消费者表示可持续产品或服务的可获取信息较少。其次,53%的消费者表示可持续产品或服务价格过于昂贵,性价比低,有了可持续却丢了生活品质。同时,由于行业良莠不齐,缺乏与品牌互动的渠道,年轻人对可持续消费产品或服务的信任感低。最后,可持续消费方式的不便捷性也是阻碍年轻人实践的一大原因。

    对此,报告最后指出,想要解决以上这些难题,需要打造可持续消费生态圈,让年轻人有的选,可负担,可参与,信得过,这也是年轻人实践可持续消费的关键推力。

    实践新花样

    他们用自己的态度破解消费痛点

    可持续消费说起来是挺美的一件事情,真正实践起来如何呢?其实已经有一批Z世代的年轻人在可持续消费领域进行多样实践和深刻思考了。他们用自己的故事为可持续消费改变发声。

    苏一格是一名95后可持续生活博主,也是豆瓣“无痕生活”小组的发起人,同时是个清醒的消费者。她不喜欢爹味儿十足的环保教育,对可持续有自己的想法,她觉得产品既对人类友好又对自然友好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她坚决选择可持续产品,过二手为主的无痕生活。从日常小事做起,比如自带餐盒购物,自制环保清洁用品、家庭堆肥等,不仅减少了个人对环境的影响,还通过养蚯蚓等创意方法将厨余垃圾转化为资源。她强调环保不应是一种负担,而应是享受生活和自然的一种方式。

    郑洁莹是可持续旅行Gobeyond无奇不游负责人,曾带着游客跟着社区组织走读上海老街区;在千岛湖远离景区,深入水源保护的一线,跟着环保工作者、生态村原住民、水下摄影师、水上运动者等与水源共生的群体,观看水在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流动。“普通游人看水是水,我们想要看见水的一生。”她说。

    通过可持续旅行,她不仅发现了世界的美,更在每一次消费决策中实践了对自然的承诺。她的故事,是关于旅行如何成为一种力量,启迪人们在移动的消费场景中留下绿色痕迹。“我个人推动力量有限,只要能对提高大众的可持续意识有帮助的,大家可以一起参与进来,影响力会更深更大。”

    食物创新组织开FUN联合创始人李舒晴介绍自己是食物创新体验群体的一员,热衷创造人与人之间美好的链接,曾带着用户以Citywalk加游戏卡牌的方式探索农贸市场。

    17岁时她曾因为不会垃圾分类被骂,但这也让她意识到了可持续对于环境和社区的重要性。自此,她坚信每件物品都承载着独特的生命持久力和温暖的能量,而她的每一次消费都是与物品灵魂的对话。

    “做到环境的可持续,我的时间和精力才可持续。”Supa是可持续环保公益企业好瓶主理人,自称是个重度可持续产品消费者,同时是优质可持续品牌和产品的忠实拥趸。“如果用一会就坏了,那我就不会选择这种产品。因为不仅会制造环境污染,还会产生巨大的浪费。”

    旅行爱好者姜宇霏会为想要的世界买单,热爱亲近大自然,热衷探寻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可持续品牌,希望购买到的可持续产品既能够符合功能性,同时又能够是美的,是有温度的,是对地球有爱的。

    畅聊新花样

    论坛打造多元化年轻场域

    引领思维碰撞

    究竟怎么样才能更好地让年轻人既能说得出可持续消费的二三事,同时又能方便快捷地做到呢?论坛邀请了行业内专家和年轻群体的意见领袖,现场讨论氛围热烈,金句连连,这些声音将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增添助力。

    郑洁莹发现目前市面上的可持续消费品牌和商家都没有统一的标准供消费者去印证它是否真的是可持续的,但大多数消费者还在了解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去做出正确的选择呢?

    对此,欧莱雅北亚及中国公共事务总裁兰珍珍希望:提供可持续产品和服务的品牌和商家,能够及时、准确地做好信息披露工作,详细介绍产品相关的碳足迹、水足迹等环境影响,把选择权交还给消费者,支持消费者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性价比始终是年轻消费者关注的重点。李舒晴在现场提问,“让我有了可持续消费的参与感和情绪价值我才觉得值。可是我时常在想,可持续产品那么贵,它的性价比究竟体现在哪里?”

    对此,MSC咨询创始人兼CEO谭亚幸指出,品牌方那种“只要可持续,消费者就愿意为产品溢价买单”的想法是不对的。消费者觉得值得买的可持续产品和服务,一定是为社会创造了真实的价值的,或者是切实地解决了消费者长久以来的消费痛点的。

    同时,消费者对品牌和商家的信任问题也是年轻人践行可持续消费的一大阻力。苏一格说:“我觉得可持续产品和服务不是新瓶装旧酒。”她在做博主时发现品牌方只是想给产品换个漂亮包装。她很疑惑,品牌真的在做可持续产品吗?

    “只要品牌和商家真诚地为消费者服务,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设计产品,实实在在,我相信消费者看得见。”青年报社社长、总编辑田雨均就消费者信任度低的问题,建议专家和专业机构帮助消费者甄别市场上良莠不齐的产品,同时通过发挥媒体自身作用,让消费者达成科学正确的共识,从而推动可持续消费的积极发展。

    Supa发现,某些可持续产品的耐用性要远比传统产品更低。“我牺牲了自己的便利性,丢失了部分生活品质,真的给环境变得更好做出贡献了吗?”

    对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李丽指出,多数消费者更关注环境方面的因素,但其实可持续消费包括了环境、社会、经济三个方面。对其中任何一个方面有贡献就是可持续的。举例来说就是不只是环保的才是可持续消费,助农、无障碍都算。维度拓宽之后可选择的产品和服务就会变得更多,也会更方便。

    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丁雪梅也赞同这一看法。三个大维度下面还有许多小指标,无论关注和实践哪一条都是可持续消费。她还建议消费者在日常消费中通过减少消耗推动可持续,或者通过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来助力可持续发展,从小的方面身体力行。

    “我们期待有更多新科技助力绿色低碳可持续消费;期待有更多兼具绿色低碳可持续和更好品质体验的产品上市;期待更多品牌与消费者互动,共同携手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成功案例。”上海市消保基金会理事长唐健盛总结说道。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青年 A04携手Z世代共探新花样 破解可持续消费难题 记者 刘秦春2024-06-07 2 2024年06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