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本报讯 “我是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的学生夏凯龙。从我入学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听到了钱学森学长的故事,成为了钱学森精神的又一批传承人。”“我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毕业生孙浩然,现就职于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毕业后,我毅然选择了投身国家的大飞机事业!我想追随学长的脚步,成为一名为国家事业而努力奋斗的中国青年!”……昨天,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在中国商飞总装制造中心启动,青年大学生纷纷向祖国报到!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由教育部等12个部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承办。今年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以“扎根中国大地、创新筑梦青春”为主题,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眼入耳入脑入心,使广大青年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厚植家国情怀、扎根中国大地,用创新实践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将个人奋斗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学生代表,以“我的岗位在乡村、在车间、在沙漠、在深海、在蓝天”为题,动情分享他们在基层医疗、智能制造、绿色环境、海空装备等领域的创新创业实践,讲述了中国当代青年主动服务国家急需、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的生动故事。通过AI技术生成的“钱学森数字人”也在现场出现,讲述了“我的岗位在中国”,勉励广大青年学生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精神、坚持不懈奋斗报国,共同打造了一堂融党史教育、国情思政、创新实践、乡村振兴、红色筑梦为一体的“中国金课”。
上海交通大学介绍,依托创新大赛,特别是以“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为引领,学校重点开展红色主题教育,组织大学生创业团队走访陈望道纪念馆、钱学森图书馆、金山区、浦江镇、崇明区等地区,重温党的光辉历史,激发了师生们服务乡村、振兴乡村的热情和决心,一批优秀项目不仅展现了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也为乡村振兴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专门给“红旅”大学生回信,勉励同学们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七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指引下,数以百万计的青年大学生走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城乡社区,敢闯会创,在砥砺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的同时,用专业知识、创新成果精准对接实际需求,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绚丽绽放。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说,投身“红旅”,既是能力的锻炼,也是精神的洗礼。广大青年学生要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在追寻红色足迹、投身创新实践的过程中,深刻理解革命历史和奋发作为背后的精神实质,将个人价值追求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伟业。要勇于创新创造,投身时代洪流,主动拥抱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勇争先、贡献力量。要矢志艰苦奋斗,强化使命担当,在实践中思考,在磨砺中成长,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创新发展,用实际行动证明新时代中国青年堪当大任,必将成为支撑民族复兴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