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文化

伊朗文物精华展亮相上博人民广场馆

在这里与世界古代文明邂逅

记者 郦亮

本文字数:1781

    参展文物。     青年报记者 常鑫 摄

    青年报记者 郦亮

    本报讯 公元前3000年始,生活在伊朗高原上的人们就开启了文明的进程。他们建造恢宏的建筑,制作出精美的金银器、釉彩陶器和玻璃器,构建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这些辉煌成就的余晖,都可以在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昨天开幕的“古波斯的荣耀——伊朗文物精华展”瞥见。

    这是一个举世界各国之力而诞生的展览。展览汇集了来自伊朗国家博物馆、戈尔甘考古博物馆、拉什特博物馆、波斯波利斯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博院(博物馆)的285件精美文物,以期呈现出古波斯文明的璀璨瑰丽及其与中华文明的相互交融。

    伊朗国家博物馆馆长杰布拉尔·诺坎德表示,伊朗国家博物馆曾在2012年参与上海博物馆“幽蓝神采——元代青花瓷器大展”的举办,此次伊方借展文物规模更大、内容更为丰富。希望本次展览能为热爱文化的中国人民提供一个近距离感受和欣赏伊朗文化与文明之美的机会。

    展览通过“高原曙光”“辉煌时代”“信仰艺术”三个板块阐释古代伊朗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其中“高原曙光”板块,讲述了公元前2800年左右,在伊朗高原的西南部诞生的埃兰王国的故事。在当时两河流域亚述王国的记述中,埃兰的城市繁荣而富足。埃兰人使用楔形文字,崇拜各种神灵,营造了大型的神庙宫殿建筑群。他们喜欢用几何和动物纹来装饰陶器表面,抽象的线条和变形夸张的人或动物图案,是埃兰人信仰意识的反映。该部分将展出胡齐斯坦省苏萨出土的楔形文字砖,伊斯法罕省锡亚尔克遗址出土的管流彩陶壶,吉兰省马尔利克土丘18号墓葬出土的瘤牛陶来通、45号墓葬出土的动物纹金杯,洛雷斯坦省卡尔马卡雷出土的高浮雕有翼神兽铜饰板等代表性文物。

    第二板块“辉煌时代”则由从阿契美尼德,经帕提亚,到萨珊王朝来共同讲述。这些王朝构筑了伊朗高原上艺术的辉煌时代。该部分将重点展出来自哈马丹省的有翼狮金来通,从公元前2000年开始,圆锥形的酒具来通就已经出现,并逐渐流行于从爱琴海到西亚的广阔地域。这件来通结合了有翼的狮身和近乎锥形的垂直杯身,杯身上端饰有一圈莲花图案,其下饰有平行的凹槽线。狮子呈张嘴伸舌状,头部、颈部和胸部覆有鬃毛,前爪自然着地。双翅末端饰有三排羽状花纹,末端向前弯曲。类似形象可见于苏萨的釉面砖和波斯波利斯的浮雕。此外还将展出来自哈马丹省纳哈万德的青铜女神像、来自吉兰省尼亚沃尔的刻面玻璃碗、伊朗国家博物馆藏国玉骑马鎏金银盘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联珠对鸟纹锦等器物。

    第三板块“信仰艺术”则呈现了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逐渐进入伊朗高原,同时也带来了伊斯兰教信仰。在这种背景下,伊朗高原上的艺术传统,因为信仰的原因而发生了转变。该部分将呈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博院(博物馆)藏波斯铭文银碗以及伊朗国家博物馆藏弗高瓶、人物纹釉陶盘和釉下彩青花瓷盘等展品。

    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表示,中伊两国不仅拥有着悠久的双边关系,并且一直致力于发展这种关系。两国所传承下来的这种古老的互动始于两千多年前丝绸之路的开辟,古丝路西端的伊朗,和古代中国一样,都是推动丝路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驱动力。借由丝绸之路的网络,古文明间交换货物、交流思想、交融文化,极大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体现出“人类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的壮丽画面。本次展览掀开了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舍定位为“世界文明馆”的新篇章。以此展览为始,上海博物馆未来将推出更多的与世界古代文明相关的主题展览,让上海博物馆成为世界文明百花园的展示平台。

    配合此次特展,上海博物馆围绕有翼狮金来通、文字彩釉砖两件代表性文物,开发了冰箱贴、徽章、金币纪念章、书签、帆布包等系列文创产品,以展现古波斯及阿拉伯文化的典型艺术。配套图录也将同步发售。展览将于6月13日向公众免费开放,并延续至2024年10月7日。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文化 A08在这里与世界古代文明邂逅 记者 郦亮2024-06-13 2 2024年06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