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青年

从融入到热爱

万毅超:在漾濞山区书写援建新篇章

记者 刘秦春

本文字数:1869

    万毅超本版均为受访者供图

    在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援滇干部、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彝族自治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挂职)万毅超用三年的青春时光,书写了一段关于奉献、成长与蜕变的动人故事。他不仅亲眼见证了漾濞从地震创伤中涅槃重生,还深度参与和融入其中,展现了青年党员奋战在基层一线的风采。

    青年报记者 刘秦春

    要做一滴水融入,不做一滴油漂浮

    “接到援滇通知的那一刻,心情是复杂的,既有激动,也有忐忑。”万毅超回忆起2021年报名挂职锻炼时的初衷,眼中闪烁着坚定,“对于个人成长和理想抱负的实现而言,这是个不可多得的机会。同时,这也是我作为一名青年党员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所在。”

    万毅超来到漾濞县时,这里还未走出5月21日那场6.4级地震带来的满目疮痍。“但我那天看到了这里灾后重建的希望与坚韧,漾濞县化身成了一个大工地,到处都是重建家园的热忱。”这里正是需要帮助的时候,万毅超内心涌现出一股强烈的使命感和信念感,想到“要做一滴水融入,不做一滴油漂浮”的援滇精神,他毅然决定要在这里扎根奋斗,于是主动申请将挂职期由1年延长为3年。

    说干就干,从到漾濞的第一个月开始,万毅超就努力融入漾濞,和大家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守护漾濞人民的朝夕美好

    根据实地考察和调研情况,万毅超和援漾团队制订了助力漾濞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3.0计划,从第一年的1.0到第三年的3.0,他们奋战在灾后恢复重建最前沿,与漾濞县共同走出灾后阵痛,成功迎接蝶变重生。

    万事开头难,万毅超告诉记者,由于受灾严重,第一年工作任务繁重,项目推动难度大,进度缓慢。他和当地干部一起在工地上研究项目进度,风雨无阻地与时间赛跑:“我们干得越快,老百姓就能越快住进去。”

    “第二年,我们面临的是如何在发展阶段不同的情况下,找到适合漾濞的产业发展路径。”依托奉贤的产业优势资源,他们推动两地签约共建了线上线下两个产业园区。连续两年在南桥镇经济工作会议上助力漾濞县招商推介,各类型市场主体入驻共建园区实现带动农户5000余人,其中脱贫劳动力500多人。

    第三年,提升当地“造血功能”成了工作重点。团队利用沪滇帮扶资金效益完善了村子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等文旅产业发展基础。在上海专业规划设计团队的支持下,村子整体规划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看到村庄变得越来越漂亮,村民自身要发展的动力也不断被激发,村里多了“放羊阿佬家”“教书阿舅家”“阿妈的烟火家”等一批特色餐饮民宿,乡村就业岗位持续增加,村集体收入也随之大幅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已从8300元上升到18512元。之后,阿尼么还获评了大理州首届“乡愁大理·最美乡村”。

    “漾濞是我的第二故乡”

    在漾濞的这段时间,万毅超始终凭借着党员的荣誉感,主动融入漾濞、热爱漾濞,和当地的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和当地的干部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终坚持带头干,干在前。同时,他还发挥了年轻人的学习能力和党员的吃苦精神,将当地情况学深学透,同时广泛发动背后的支撑力量,引导更多人参与当地援建工作。

    回忆在漾濞的这三年,每个瞬间他都觉得珍贵不已。不论是加班加点赶进度,还是深入田间地头做调研。还有那些与漾濞人民同甘共苦,为漾濞发展谋篇布局的点点滴滴。万毅超感慨地说道:“最大的收获,是与漾濞结下的深厚情谊,以及在艰苦条件下锤炼出的坚韧与智慧。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无论走到哪里,党员的责任和使命永远是最坚强的后盾。”

    今年8月,万毅超将结束在漾濞县长达3年的挂职锻炼,回到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的本职工作中去。不舍的同时,他流露出了对漾濞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虽然在漾濞的工作即将结束,但一天漾濞人,一生漾濞心,我与漾濞的情缘不会断。”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青年 A04从融入到热爱 记者 刘秦春2024-06-28 2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