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青年

从输血到造血

上海援疆青年专家点亮希望之光

记者 顾金华

本文字数:1735

    青年医生为患者点亮希望之光。

    在新疆当地展开多台“喀什地区首例”手术,给患者送去生命的希望;深入基层筛查,让南疆的花朵重获“心生”;“输血”的同时也要“造血”,把技术留在当地……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团委书记陈天翔作为第十一批第一轮上海援疆干部人才来到了广袤的祖国西部边陲,这位青年专家以卓越的医术和深沉的爱心,为这片土地上的患者点亮希望之光。

    青年报记者 顾金华

    开展多台“首例”手术

    “谢谢陈主任,谢谢医护人员的关心和照顾。”患者老王出院时,与家人专程向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简称“喀什二院”)副院长、上海第十一批援疆心胸外科专家陈天翔辞行,他紧紧握着陈天翔的手说:“上海专家的技术太好了,让我没遭罪就解决了大问题。”

    61岁的老王经专家结合检查结果会诊,考虑为早期肺癌。陈天翔告诉老王,按传统方法治疗,需实施开胸手术,但老王和家属则希望能够通过微创的方式进行治疗,“如果是开大刀,我就不看了。”

    结合患者病情和要求,为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陈天翔决定为其实施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单孔胸腔镜只使用一个孔即能完成操作,损伤更小,切口更加美观,术后疼痛轻、康复快,被称之为微创中的微创。

    手术当天,陈天翔和心胸外科普胸疾病治疗组团队密切配合,成功为老王实施了单孔胸腔镜下右上肺切除术+系统性淋巴结清扫。

    而老王仅仅是诸多受益的患者之一。陈天翔和团队先后顺利完成了当地首例单孔胸腔镜左全肺切除术、肺叶切除术、肺段切除术、纵隔肿物切除术,给一位又一位当地患者送去了生命的希望。

    让南疆的花朵重获“心生”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期心脏发育过程中出现缺陷而形成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畸形,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其中复杂而严重的畸形甚至会危及孩子生命,因而早筛、早诊、早治非常重要。

    2023年8月上旬,陈天翔带领喀什二院医疗队赴喀什莎车县、泽普县、叶城县和巴楚县,对324名疑似先心病患儿开展初筛。8月下旬,上海市胸科医院侯旭敏院长带领医疗队赴新疆喀什,对初筛发现有手术指征的患儿进行复查,最终确诊需要近期手术的患儿19名。这批患儿最小的9个月,最大的14岁,病情既有常规的先心病,也有法洛氏四联症这样的复杂先心病。

    今年3月,陈天翔再次和上海援疆专家、心胸外科主任朱家全和副主任吕会斌以及喀什二院的两位医生等5人组成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和诊疗医疗队,深入叶城、泽普、莎车和巴楚等南疆四县开展“上海·喀什先心病患儿助医”项目,初步筛查出符合手术患儿50名左右。之后,项目组根据初筛结果进一步复核,安排需要的患儿赴沪接受手术治疗,还患儿一个健康的心脏,给家庭一个“心”的希望。

    授人以渔把技术留在当地

    单单援疆医疗队员救人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教会别人怎样救人,为当地医院培养一支带不走、留得住、用得上的医疗队伍,这才是援疆的最终目的。“如何让患者留在当地治疗?”陈天翔说,这是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答案就是,把技术留在当地。

    要“输血”也要“造血”。摆在援疆医生面前的仍然是新疆基层医疗水平薄弱的局面,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自2023年4月20日,第十一批上海援疆医疗队接续前批进驻喀什二院以来,20位援疆专家通过新一轮“师带徒”培养计划,带教43名临床学员和23名管理学员,援受双方齐心协力,在医疗技术、服务能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医院管理等方面持续推动喀什二院发展前进,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年度“成绩单”。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青年 A04从输血到造血 记者 顾金华2024-06-28 2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