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海各文艺院团和艺术场馆纷纷举办主题展览和文艺党课,来庆祝党的103周岁生日。记者注意到,这些活动融入了全新的展陈理念,对上海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了活化利用,使得观众对这座光荣之城的红色历史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青年报记者 郦亮
重磅展览着力创新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之际,“光荣之城——上海市革命场馆联盟红色文物史料展”昨天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举办。本次展览汇集75组文物文献,展示党在上海“诞生、启航、出征”的光荣历史。
展览分为“伟大开端 崭新局面”“力量之源 波澜壮阔”“曲折发展 艰难探索”三个单元,旨在引领观众重温那段波澜壮阔、充满荣光的革命岁月。
展览在形式设计上着力创新,将众多历史场景以艺术化的形式重现。其中,展厅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对陈望道先生完成《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时所在家乡柴屋的逼真再现。一碟糖、一个白米粽、一盘墨汁,这些物品静静地陈列在案上。也正是在这里,陈望道尝到了真理的味道。
展览中另一亮点是对中共中央秘密印刷厂的巧妙展示,通过烟纸店柜台、灯光的微妙变换和背景声音的精心搭配,观众仿佛回到当年车水马龙的嘈杂街巷。国际饭店施工打桩的噪音,一楼烟纸店的警觉护卫,都为位于石库门三楼的秘密印刷厂提供了很好的掩护。
开幕式上,市文化旅游局和市教委共同发布2024年度“红馆铸魂——革命场馆暑期教育活动”课程表,由本市22家革命场馆的39个项目组成。它们围绕革命文物、历史事件、英烈模范故事等精心设计教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使革命场馆成为铸魂育人的“社会大课堂”。
“隔空对话”致敬先辈
培养红色事业的接班人,一直是上海文艺院团的使命和担当。上海木偶剧团木偶音乐剧《报童之声》献礼“七一”特别场活动昨天举行。作为2024上海红色文化季的重要剧目,《报童之声》的这场特别演出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观看,也就是在海派木偶戏有趣的演绎中,孩子们了解了这座城市的一段红色历史。
木偶音乐剧《报童之声》讲述的就是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一群卖报童的红色故事:在报童学校年轻共产党员艾可馨老师的教导下,这些靠卖报维生的流浪孩子努力成长为党的可靠帮手,不断为地下党递送情报,摸排敌人情况,为迎接上海解放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报童之声》以经典红色故事为内核,用贴近儿童的视角、亲切活泼的表演形式,充分展现了木偶技艺的灵动感染力,生动复刻了报童们机智斗争的场面,为小朋友们传递了克服困难与挑战的勇气,向小小英雄和革命历史致敬。
此次上海木偶剧团献礼“七一”特别场活动,围绕木偶音乐剧《报童之声》演出,还配套了“华夏之光·传承未来”木偶展厅公益导览及“与报童对话”主题活动。
在对话活动中,剧中扮演南瓜和艾老师的演员与观众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交流,《报童之声》背后的故事由他们娓娓道来。值得一提的是,《卖报歌》原型人物杨碧君之子严半之先生也来到了活动现场,与大家分享了母亲与《卖报歌》的故事,现场的小观众深深被故事细节打动。
文艺党课回望峥嵘岁月
上海杂技团和上海马戏学校的杂技剧《战上海》,呈现了解放上海时的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为庆祝建党103周年,《战上海》文艺党课在YOUNG剧场举行。
和其他文艺党课不同的时候,杂技剧《战上海》巨大的体量使其无法在文艺党课中完整呈现,所以这次上海杂技团对其进行了细致的改编,结合历史背景和具体事件,通过精心编排的戏剧、歌舞、朗诵等文艺节目,生动地再现了上海在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有观众对记者表示,杂技剧本身丰富的肢体语言,使得作品具有巨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在整场党课中,观众可以看到人民解放军如何英勇无畏地攻克上海,看到上海地下党组织如何在敌人的严密监视下坚持斗争,看到上海人民如何积极支持革命、参与革命。“这些场景将让今天的人们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以及他们为新中国成立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据悉,杂技剧《战上海》以其高难度的技巧动作和精妙的编排,将历史场景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例如,节目中的“丰碑”片段,在2021年的央视元宵晚会上首次亮相,通过杂技演员们精湛的技艺,将革命英烈们的形象雕塑成一座“人物雕像”,不仅仅是对他们形象的再现,更是对其英勇事迹的生动诠释。这种形式不仅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更使得革命精神在杂技艺术中焕发出新的光彩,为文艺党课注入了强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