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作为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首提地,数年来,杨浦始终践行这一理念,紧紧围绕人民城市新实践、创新发展再出发、重振杨浦“一股劲”这三篇大文章,全力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第5年,也是滨江建设者李继来到杨浦滨江的第5年。作为上海杨树浦城市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的支部书记、总经理,李继仍记得见到总书记的场景。那天,总书记乘坐电瓶车来到渔人码头,面带微笑地与李继和他的同事们一一握手,询问他们是不是周边的居民。他和同事们激动地回答:“我们是杨浦人,是杨浦滨江的建设者,紧跟总书记脚步。”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打造城市基建“铁军”
李继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些年来,他和他带领的团队主要负责杨浦滨江公共空间及市政设施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他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全力践行滨江集团“提升建设实施品质,加快建设实施效率,协调复杂项目问题,提高整体实施效益”的目标,力求为滨江区域发展带来更多具有创新性、突破性的举措。
2019年到2021年对于李继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他在笔记本上写下两个词来定义这三年,“攻坚克难”和“使命担当”。
这三年来,初到滨江的他主动谋划,打造出一支滨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铁军”,全力推进人民城市新实践。
城市建设对李继来说是全新的领域,但作为退伍军人的他有着不折不挠的勇气。刚上任后,他就创新首推项目全生命周期。“以前,一个项目的开展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存在边界不清、职责不明的情况。当时我们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制作了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手册,囊括了一个项目从前期策划酝酿、手续办理到后期的全部流程。虽然一开始很繁琐,但为日后高效开展其他项目做了标准化模块。”
这样的创新之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各项目推进速度迅猛了许多。
2019年9月,城开公司顺利完成了滨江南段5.5公里的贯通,同步完成了城市空间艺术季的施工工作,保障了城市空间艺术季的顺利开幕;2019年10月底,城开公司在2天内完成了自来水厂历史建筑地坪修复及墙面处理,妥善做好了进博会保障工作;2020年10月,城开公司通过与上水公司深入对接,打破“公共空间无正式供水接入”的现状,完成公二正式水接入工作;紧接着,城开顺利完成秦皇岛公交枢纽启用配合工作,并严格按照组织部相关要求完成党建服务站、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及互联网党建服务基地的建设等工作。
“有时候恨不得24小时连轴转。”李继告诉记者,公司负责的项目中有涉及几万平厂房的大型改建项目,时间紧任务重。如何用原来一半的时间保质保量完成工期,对整个团队来说面临极大的挑战。为此,团队成员不断优化施工工艺,确保质量。
“我是部队出来的,平时的工作作风就是雷厉风行。”李继笑着说,滨江建设铁军沿袭了他的风格,“作战”节奏非常快,大家不断挑战自我,开展高品质建设。
这些年,在团队建设上,李继启用了轮岗制,积极培养复合型项目管理人才。85后中层管理人员朱刚原本负责市政配套,后来经过多个部门的历练,成长为工程部经理,负责多个项目。
此外,城开公司还推广党旗插在工地上的举措,在每个新项目建立临时党支部。通过党员带头示范作用,加速项目落地。
将“施工图”转化为“实景画”
与此同时,李继在工作中严格按照杨浦区滨江办制定的“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坚持精益求精,强化执行落实,确保技博馆修缮工程、大桥公园(一期)、公园城市景观提升、多条路网、老建筑、滨江智慧城市相关项目等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
2021年夏天的时候,大桥公园初现雏形,在建造景观之前。公司特地举办了一个市民开放日,邀请原住民和方方面面的代表来这里建言献策,优化整体设计方案,真正达到了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初衷,也是滨江建设的创新举措之一。
2023年和2024年是任务重大的两年,是杨浦滨江综合开发管理三年行动计划新的开始与巩固的两年,李继继续带领着他的“滨江建设铁军”,持续保持“穿插连”敢打硬拼的先锋精神,勇挑担当之责,锚定使命任务,以杨浦区委区政府发布的“五个一”重点建设工程为契机,承接了“一馆”(安浦路630号辅楼装修项目)、“一广场”(人民城市秀带广场)、“一中心”(上海锅炉厂旧址容器车间、上海锅炉厂旧址辅助车间)及该片区内道路、配套设施及智慧城市等的建设工作,主动牵头,协同区滨江办等相关部门,仔细梳理工作流程,明确进度计划,确保提前走通建设路径,高响应,以出成果为目标,保证方案稳步落地,全力推进滨江区域城市基础建设。
“现在是杨浦滨江发展迈入新阶段的关键期、窗口期,作为基础设施建设者,我想充分把握住当前的新机遇,提升交通配套设施能级、推进沿岸交通网络建设、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提升滨江公共空间功能,真正实现让来者心动、观者心悦、居者心怡。”
“未来,我将继续带领团队紧紧跟随总书记的脚步,涉江而上,积极创新、真抓实干、开拓奋进,尽快将滨江区域的‘施工图’转化为创新发展的‘实景画’。”李继坚定地作出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