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青年

续写旧书桌的山海情

支教师生在上海这个体验营里再相逢

记者 刘昕璐 实习生 赖炜

本文字数:2617

    “志在万里”青少年公益职业体验营续写那张旧书桌、那面签名墙的“山海情”。受访者供图

    “感觉很科幻!”在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实验教学中心,宁夏西吉县王民中学学生马瑞与同学们好奇地站在演播室镜头前,兴奋地观察着屏幕上“被包装”了的自己。初次来上海,这个从未出过宁夏的男孩激动不已。

    首届“志在万里”青少年公益职业体验营正在上海火热开展,来自晋宁两地革命老区四县七校160名学生和20名骨干教师受邀开启为期10天的“职业体验”主题公益活动。支教老师和学生在上海这个体验营里“再相逢”,也由此续写那张旧书桌、那面签名墙的“山海情”。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实习生 赖炜

    旧书桌上镌刻青春与奉献

    “来上海最大的感受是‘热’,一是‘天热’,二是‘热情’。上海的老师同学们都非常热情!”宁夏西吉县王民中学教师、此次职业体验营的带队老师苏连虎感慨道。

    苏连虎说,2021年,电视剧《山海情》的上映让很多人听说了福建对宁夏的对口帮扶,也听说了一个叫西海固的地区,这个地区曾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而“西海固”中的“西”指的就是西吉县。1999年,来自复旦大学的第一批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来到了西吉,在苏连虎目前任教的王民中学开展支教扶贫。

    从那以后,复旦大学每年都会派遣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前往西吉支教,人数逐渐增加,支教的学校也越来越多。而在王民中学,研支团支教的传统从未中断。从1999年至今,累积已经有57位支教老师在学校服务过。

    在王民中学任教18年期间,苏连虎与多届复旦研支团成员们一起工作过,“王民中学有一张著名的书桌,它古朴简单,却承载了一段厚重的历史。每一位在王民支教的队员离开之前,都会在这张桌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在他们当中,有些人很严肃,有些人很有亲和力,有些人对学生的成绩抓得非常严,有些人致力于开拓学生的眼界。苏连虎眼中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非常具有责任心与使命感,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一种热忱,也许就像他们自己常说的那样,王民中学就是复旦大学的第七教学楼——为了王民的孩子们,他们真的投入了很多的心血。

    2022年4月底,这张旧书桌还被共青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借用作展品。

    在上海支教师生欣喜重逢

    叶芷玲是复旦大学第二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她前段时间刚从宁夏三合中学结束一年的支教,随即又立马投入了体验营的志愿者工作。这是志愿服务的延续,也是她内心的一个小期待:希望孩子们来上海的时候能有熟悉的人带着他们一同参加。

    “三合中学与王民中学离得不近,但是交流很密切。王民中学有旧书桌,三合中学则有一面签名墙,2001年开始,我们的支教老师也都会在上面签下名字。”叶芷玲告诉记者。

    这是一面五颜六色的墙,一届又一届的支教老师把名字和寄语留在墙上,渐渐模糊的墨迹和新添的图画,诉说着20余年以来的接力传承。叶芷玲也在离开之际将自己的名字留在了这面墙上,还画下了她的涂鸦头像。

    来自三合中学八年级的学生靳浩博对叶芷玲的印象很深刻,他说:“叶老师在课堂上表情严肃,不苟言笑,在教学上对我们也很严厉。但下课她会温柔地与我们一起分享她大学里的生活,还有她的爱好之类的。离校的时候才突然发现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

    在此次体验营上,叶芷玲遇见了不少熟悉的支教地孩子。靳浩博对于与小叶老师的重逢也很开心,但也同时觉着叶老师和志愿者们很辛苦,一直在为他们付出。他说:“我在这些志愿者哥哥姐姐的身上感受到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谢谢他们愿意带我们感受大上海的人文美、科技美、文化美。”

    对于这次体验营,叶芷玲充满了期待,这一路她都将全程陪伴,希望孩子们在这趟旅途中长长见识,见见世面,回去之后更努力学习,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为自己的人生梦想不断奋斗。

    架起三地学生友谊桥梁

    此次,总共有来自晋宁两地革命老区四县七校的160名学生在沪开展为期10天的“职业体验”活动。活动涵盖“红色寻访”“科技燃梦”“职业启蒙”“创新体验”四个主题六大板块。通过走进红色场馆赓续红色基因,走进知名学府与大学生面对面;参观上海地铁、上海国际赛车场亲测上海速度,也在黄浦区百年中学“上课”,体验“做一天上海学生”等,架起沪晋宁三地学生友谊的桥梁。

    首届“志在万里”青少年公益职业体验营,由上海直品公益基金会发起,联合共青团复旦大学委员会、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局共同主办,联合在沪地标展馆、百年名校、高科技企业等逾30家公益伙伴共同合作。上海直品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冯艾说,希望通过一段精心设计的城市体验之旅、一群阅历丰厚的职业导师、高校大学生志愿者以及同龄伙伴的互动交流,能够给这些青少年提供了解世界、拓宽视野、增强自信的机会。

    复旦大学团委副书记沈逸超介绍,2024年举办的首届“志在万里”青少年公益职业体验营,也是“复旦研支团西部学子励志游学计划”活动延续的第10年。作为最早响应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启动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号召的高校之一,复旦大学于1998年遴选成立首届研究生支教团,并于1999年开始派遣至宁夏西海固地区开展支教服务,25年从未间断。“25年,这是时间坚守的力量,相信接续奋斗一定能让黄土地绽放别样光芒;10年励志游学探索,这是青春坚持的意义,我们坚信一束微光能够点亮学生奋斗前路。”沈逸超说道。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青年 A05续写旧书桌的山海情 记者 刘昕璐 实习生 赖炜2024-07-20 2 2024年07月2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