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由上海易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举办的“第五届无代码·无边界 76Day轻流无代码探索者大会”在“大零号湾”举行,历经九年的不懈努力,轻流,这个由90后交大学霸薄智元创立于“零号湾”的无代码系统搭建平台早已成为了该领域的标杆。“从零开始,创造无限”,这句标语在如今的“大零号湾”随处可见,从0到1,从1到N……科技创新产业生态链在这里逐步形成。就在上个月,“零·618”零号湾九周年庆祝大会举行,而成立于2015年的上海易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正是当年最早一批入驻零号湾的初创企业之一,它的成长与壮大也见证了这块科创热土从“零号湾”到“大零号湾”的飞速发展。
青年报记者 杨力佳
“大零号湾”和我们一起同步成长
“万事开头难,我们的启动资金不多,是交大老师借给了我们一间实验室,然而,那个实验室没待多久,我们就毕业了。”薄智元回忆道,“那个时候的闵行交大可不像现在,周边几乎没啥办公楼商业区。不过老师说,就在学校旁边,‘零号湾’很快就要建了,于是,我们就顺理成章地成了第一批入驻这里的初创企业。作为大学生创业项目,起步阶段,我们还获得了8个免费工位。”
2015年,在紧邻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的西北角,一栋名为“零号湾”的楼宇启动建设,成为师生创新创业启航之地。园区重点培育和孵化科技型创业企业,为创业者提供免费的孵化场所,以及一条龙的工商、税务、财务记账、法律、人才、政策、投资基金等服务。其后,以“环上海交大、华东师大”为核心区域,逐渐扩展为约17平方公里的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2023年,“大零号湾”建设上升为上海市级战略,旨在打造世界级科创湾区。
“我们刚成立的时候,只是一个不到10人的创业小组,但是‘零号湾’并没有‘嫌弃’我们,频频送来橄榄枝。作为一家科创企业,在每个阶段的需求都是不同的。在过去的九年里,‘大零号湾’和我们一起同步成长,提供企业全生命周期中所需要的服务,这种与我们同频的生命力,不断改革迭代,让我们看到了无数的可能性,在这里不断深耕,开枝散叶。”薄智元说道。这几年,上海易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也快速发展成为国内头部无代码厂商,与此同时创立培养无代码人才的轻流学院,推出私有化版本的轻流积极面对国内市场,提出“圆桌式开发”理念帮助企业落地新的协作模式,引领着整个行业的发展。除了国内,公司也开始服务全球客户,不仅是全球化企业的国内公司,还在纳米比亚、新加坡、日本等地服务过多家企业。目前公司已获得了6轮融资,成长为年营收达1亿元的互联网科技企业。
薄智元表示,这几年,“大零号湾”的发展更是进入了快车道,不断有利好政策推出,让更多的科创企业从中受益。“我也多次受邀,去参与前期的调研工作。相关部门非常重视科创企业的需求,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共创氛围。最近,《关于加快“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正式实施,我看到,当时不少科创企业所提出的建议在里面都有所体现,这些都为科创企业想要获得更好发展,做出更大成绩提供了恰如其分的支持。”
就在前几天,全面升级的“轻流7.0版本”以及全新AI套件“轻翼”正式发布,说到接下去的发展目标,薄智元表示,将拓展构建全链路AI+数字化体系,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迈入全新的智能时代而努力。
助力高成长性科创企业集聚发展
像上海易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这样的科创企业,在“大零号湾”还有很多,都在各自的领域成为标杆。截至2024年6月,这里已集聚4000多家硬科技企业,60%~70%均为高校师生校友创办的企业。估值亿元以上企业137家,其中43家企业市场估值超1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超650家。这个科创湾区集聚了上海交大、华东师大两所“985”高校,航天、航空、船舶、核电等10余所科研院所,以及国家级研发机构22家、市级研发机构152家、外资研发中心46家。
通过区校联动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大零号湾”创新策源要素集聚度高、创新源动力强、策源能级不断提升、高校“硬科技”特征显著。13项科技成果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全市占比26.53%。近几年来,“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内85项(人)项目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占全市比例超过1/4。2023年全年,“大零号湾”内共有72个高校成果转化项目落地。
7月16日,负责“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开发建设和综合服务的上海南滨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正式更名为上海大零号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这也意味着,将充分发挥“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管委办统筹协调作用,整合集聚优势资源,提升自身管理能级,构建集团化科创功能平台,全力塑造“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的整体形象,推动“大零号湾”成为闵行区闪亮的“创新名片”和区域发展的新引擎。
上海大零号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任巍表示,大零号湾作为上海唯一“以科技创新策源”定位的功能区,总目标是要打造成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最佳实践地,成为上海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的承载区。“我们将始终谋定目标,肩负使命,围绕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从强策源、促转化、增动能、聚要素、造氛围五个方面着手,对标国内外一流科创集聚区,加快补短板、加快拉长板,加快推进成果转化、人才引育、科技金融等方面的大零号湾实践。力争到2035年全面建成创新能力突出、科技力量雄厚、原创成果丰富、成功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科创策源地。”